第159章:治边如治沙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碧海思云字数:4853更新时间:22/10/23 22:26:24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前一章已经解禁。)

    ——————————

    当清晨第一抹霞光照在火焰山,杨集的队伍又出发了,他骑着宝马“奔驰”在萧颖的大马车旁边缓缓而行,他昨晚几乎一夜未睡,但依然精神抖擞、毫无倦容;然而无语的是,与他操劳了一晚的对象不是漫游一个黄昏的萧颖,而是受“主母”之命来服侍郎君的柳如眉,她陪郎君折腾了一夜,此时正在马车后厢补觉

    前车厢的车前之前,萧颖坐在视野开阔的车前,目光温柔的望着自己的爱郎。

    《仪礼》有云:“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父亲在她还是婴儿时就不在人间了,她是由长兄管教长大的,虽然父兄区别不大,可娘家再好,那也不过是人生中一个重要驿站而已,于娘家而言,她终究是要离开的比较亲近的外人。夫家则不然,不仅有她的丈夫,以后还会有她和丈夫的孩子、孙子,所以这才是她一辈子的归宿。

    昨天黄昏在回营路上,她和郎君谈了很多与琴棋书画、风花雪月无关的政事,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皇族和世家门阀的关系、王府和世家门阀的关系、王府和皇帝的关系。

    当杨集把这些事关家族兴衰的“机密大事”与她分享时,她的心仿佛和王府贴近了许多,心中忽然升起了浓浓的归属感、幸福的参与感、沉甸甸的责任感,同时也觉得自己是真真正正卫王妃了,而不仅仅只是未婚妻。

    萧颖在娘家的严格教诲之下,自问自己具备了四德中的妇德、妇言、妇容;但是成了“王妃”以后,“四德”中的“妇功”尤显重要,“妇功”即是治家之道,首先是令夫家人丁兴旺、子嗣昌盛,然后是相夫教子、尊老爱幼等生活方面的细节。

    然而王府人丁不兴,她自己又还不能与爱郎生儿育女,于是只好退求其次,昨晚就怂恿柳如眉去生。虽然她还不知道男人和女人是怎么弄出孩子的,但她却是知道两个人必须先睡在一起,她觉得只要杨集和柳如眉多睡几觉,孩子就出来了。

    而有了人丁兴旺的重大使命感以后,心中微有的酸意也消失得一干二净了。

    远远的,前方一骑奔来,大声喊道:“大总管,杨县令来了。”

    “我知道了!”杨集向萧颖说了句“娘子,我去忙了。”便策马向队伍前方奔去,

    “郎君,小心一点。”萧颖脆声叮嘱,杨集勒住马缰,回头向她望去,萧颖笑容可掬的向他挥了挥手,直到爱郎背景远去,才将目光放到绚丽多姿、瑰丽如仙山的火焰山。

    壮美的景象,令萧颖一双美眸充满了惊叹之色。

    。。。。。。。。

    自伊吾王吐屯设入京养老以后,朝廷对伊州官场展开了自上而下的大换血,长史李敏接任刺史、司马仍旧是王威,而录事、参军事、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以及三个县的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等等官职,全部换成了大隋王朝委任的官员,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级官员,大隋将伊州军政牢牢的控制在手中。

    在伊州三县中,伊州镇远县不仅是大隋走向西域的战略通道,也是和高昌国接壤的重要之地,如果火焰山以西仅仅只要高昌也就罢了,但高昌做主的实际是西突厥,所以镇远县的战备地位便凸显了出来。

    为了应对高昌国内的两万名西突厥士兵,杨集仅仅只是在镇远县就部署了一万大军,其中五千人是大隋常备军,另外五千名州兵,是从伊州境内募集而来的胡人青壮,兵力上,虽然只是西突厥、高昌国的四分之一,但要是把伊州总管薛世雄的掌握的一万名士兵、州司马王威的五千州兵加起来,那么伊州隋军也有两万五千人,之所以没有全部部署在镇远县,是向泥撅处罗可汗表明了大隋王朝无意进攻西突厥的态度,让他休要自误,只管放心去和西方的射匮可汗、东北的薛延陀、东南的契苾部作战。

    只不过敌我双方没有达成信任和默契,故而都在边境集结重兵,一旦双方有所交往、达成共识,泥撅处罗可汗定然也乐意减少一个强大敌人,然后慢慢撤走部分军队,毕竟他现在敌人众多、焦头烂额,着实没有多少兵力可用了。

    镇远县县令和县丞皆由杨师道担任,他是安德王杨雄的幼子、杨集的族侄,今年只有二十二岁,学识渊博、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是皇族中的佼佼者。

    杨师道在此之前,他当了几年千牛卫旅帅、校尉、仓曹参军事,这还是第一次外放为官,不过在贵族子弟十七八岁就能当刺史、当长史、当司马的大隋王朝,二十二岁才当县令兼县丞的杨师道,已经属于“大器晚成”了。

    等杨集来到队伍之前不久,杨师道便带着千多名士兵疾驰而来,他令士兵停下,单骑迎了上来,老远就下马行礼,爽朗的笑着问道:“卫王叔,你现在不是应该入京述职么?”

    “凉州大地事情多如牛毛,我这个大刺史、大总管根本走不开,圣人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让全州佐贰入京,由他们代替我和各州刺史述职。”

    杨集也迎了上去,见他带了这么多兵马,便好奇地问道:“这里离边境颇远,你怎么会在这里?”

    杨师道说道:“我听说有支斥候遭到敌军伏击,准备去查看边境各个军堡的防务,正好遇到王叔的巡哨,故而邀请‘小军神’去视察军堡、指点防御得失。”

    杨集捶了他肩头一拳,笑着说道:“有你在镇远县,我很放心。”

    “我听说突厥军都杀到边境了,大战说不定马上就来。而我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您可千万别对我放心。”杨师道肃然道:“为免空谈误国,王叔最好派几个有作战经验的大将掌管镇远军务,我当一个副将即可。”

    “大隋和西突厥打不起来的。”杨集从薛万均嘴里了解了他们遇袭经过,他们本来好端端的从白力城回来了,如果避开突厥军大营,根本就不会出事,可是薛万均那家伙胆大包天、胆大妄为,不但没有避开,反而摸进西突厥军营放火,烧了人家的后勤重地就跑,突厥军能不发飙吗?

    不过突厥士兵相当克制,哪怕他们吃了一个天大的大亏,却也只是追到边境,由此也可见泥撅处罗可汗并不想和大隋为敌,否则突厥军哪会这么有礼貌?

    杨集不等杨师道询问,就主动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好家伙,真他娘有种。”听完杨集的表述,杨师道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薛万均他是认识的,只是怎么都想不到这小子这么有种,带着五十人就烧了突厥军的后勤重地?

    杨集说道:“泥撅处罗可汗本身就已经四面竖敌了,我认为他不会傻到再与大隋为敌,但是也不能盲目大意,你务必严密监视突厥军的一举一动,死死的看好镇远这个西大门,如在差池,我唯你是问。”

    “遵命。”杨师道肃容一礼,又问道:“那王叔此行是,是去庭州吗?”

    “我确实是要去庭州,不过镇远也在我的行程之中。”杨集微微一笑道:“我来镇远县的目的,是想看看这里有没有葡萄、葡萄干、葡萄酒、穹隆瓜、白叠等特产。”

    杨师道为之一怔,随即又说道:“这些东西在镇远县不算是什么稀罕之物,前面三十左右的罗护镇就有白叠子、葡萄园、穹隆瓜,我带王叔前去一观。”

    杨集大喜过望,连忙问道:“罗护镇可有緤田?”

    杨师道说道:“緤田有是有,不过白叠子早已成熟,全都被百姓收走了,田里只有光秃秃的杆子。”

    “不要紧。”杨集回头一挥手,向传令兵下令:“吹号角,让大家加快速度。”

    号令吹响,队伍的速度立即加快了不少。

    白叠也就是棉花、緤田就是棉田,早在魏晋时期,西域各国就已经从大食引入草棉种子,而西域各国气候炎热,十分适合棉花生长,加之生长期比较短,因此西域各国普遍种植棉花,西域人用棉花织出的白叠布有往返于西域和大食的粟特人收购,然后运回波斯和大食地区销售,只有极少的白叠布销往大隋王朝。

    中原也有人在种植棉花,只不过它在中原存在生长周期长、取籽麻烦、纺织麻烦等等问题,所以长期以来,一直沦为大户人家欣赏的花卉,根本没办法取代传统的桑蚕、麻。

    “王叔怎么忽然对葡萄、白叠等物感兴趣了?”杨师道说到这里,忽然双眼一亮,眼巴巴的求道:“莫非叔祖母又有赚钱门路了?王叔,你让我也投点钱吧?”

    “杨景猷,你想多了……”杨集闻言无语,各个皇族人家也是吃俸禄的,除了特别受宠那几户,其他人并不比大商贾有钱,也和其他权贵一样,不可避免地经营了一些店铺,只不过他们的生意都由下人打理,自己躲在后面不露面。

    老娘和他们不同,她是亲自上阵,所以在创业之初倍受指责、饱受非议,好在杨家没有什么长辈,否则她早就被迫中止了。

    可是老娘颇有“横眉冷目千夫指”的气魄,完全不理会那些指责和非议,我行我素的发挥她过人天赋,成为商场上的女首富,现在论起做生意的本事,她绝对是一等一的赚钱能手。而那些“既当‘表’子又要牌坊”的人,见她赚到大钱,于是又争着想投钱吃利。

    但是老娘可不是那么好说话的人,她出于对政治的警惕,始终没有接纳一人、始终吃独食,于是羡慕、妒忌、眼红的人就更多了,他们这对特立独行的母子也更不受人待见了。

    “不是啊?”杨师道大失所望。

    “自然不是,我说的是公事!”杨集看了杨师道一眼,继续说道:“在朝廷的移民计划中,庭州是二十五万户、瓜州和伊州各十万,按照一户五口来算,十万户就是五十万人口。年后会陆陆续续从各地迁来。百姓们到了这里以后,如果只靠耕种、放牧,根本赚不了什么钱,心也定不下来。所以我准备让他们在耕种、放牧之余,给他们增加一些赚钱的渠道。比如说官府可以组织百姓家中的剩余劳力开矿、冶炼、修路、筑城、挖水渠;而在民间,官府鼓励百姓种植瓜果、葡萄、白叠子,再以果实来酿酒、制干果、织布等等,然后由商人收购,运到内地卖。百姓的收入增加了,自然心甘情愿在这里定居,同时也能吸引更多人来边州定居。”

    杨师道本来听得好好的,但听到“由商人收购,运到内地卖”这句话,内心一阵无语:这所谓的“商人”,还不是叔祖母?

    不过他并非是因私废公的人,稍微思索一下,便说道:“我以前到益州游学时,打算写一首蜀锦诗,可又怕与事实不答,未免贻笑大方、惹人耻笑,于是就去几个丝织作坊观看,我发现做工的人,都是贫寒人家的女孩、妇人,每年农闲时节,她们都去大户人家的作坊剿丝织锦,一天收入三四十钱,一个月也有挣到五六吊钱,而手疾眼快的熟工,一个月甚至可以挣到一两贯钱;熟工挣到的钱,比一名青壮挣到的还要多。不过我认为种植瓜果来酿酒、制作干果还行,而白叠布未必能挣钱。”

    杨集问道:“白叠布为何不能挣钱?”

    “大兴城内也有白叠布卖,可大家都用丝绸和麻布啊,而不是白叠布,这不就说明问题了吗?”杨师道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你是没有把问题看透,也说不到点子上。”杨集说道:“你知道一端白叠布在伊州和京城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吗?”

    “这……”杨师道俊朗的脸瞬间就红透了,他对境内物产的价格却是一无所知,更没有专门去了解过,现在一经杨集询问,根本就不知应该怎么说,

    迎头杨集审视的目光,杨师道感到脸上火辣辣的,拱手请罪道:“卑职是镇远县县令,却对本县物价一无所知,实乃严重失职,请大总管责罚。”

    “你上任时间短,且重点倾向于镇远县的防御,你不明治下物价,我可以解理。”杨集见多了处于萌芽期的名将、名帅,多个萌芽宰相也不意外。

    杨师道并没有认同杨集这个观点,深吸了一口气道:“卑职是县令兼县丞,就应该军政兼顾,失职就是失职了,没什么好说的。”

    杨集说道:“罚你一年俸禄,以示惩戒。”

    “谢大总管!”杨师道感觉舒服多了。

    “……”杨集继续之前的话题:“我告诉你吧,白叠布在伊州的卖价是一端三四吊钱左右,到了京城却卖出了三贯的高价,比中下品绸缎还要贵,两地差价足有十倍之多。但是由于白叠布不如绸缎柔软、精美、华贵,于是穿绸缎的富贵人家嫌它丑,而只穿得起麻布衣的贫寒人家却又嫌它贵,所以白叠布在京城处于上不上、下不下的没有人买的尴尬地位。可是论起实用价值,它比丝绸透气散热、吸汗,比麻布保暖,对于寒冷的幽州百姓、对于北方边军都十分重要。”

    杨师道听到这里,赶紧问道:“那么一端麻布在京城卖价又是多少?”

    杨集有过细致的了解,想也不想的说道:“细麻布的卖价是一端两贯三左右,如果把大量白叠布运到大兴城,以低于细麻的价格出售,那也是厚利。我再鼓动圣人、太子、太子妃等皇族带头使用,何愁白叠布不盛行?只要权贵人家纷纷使用白叠布,伊州女子也能像益州女子挣钱了。”

    两人边说边走,路上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又走了二十多里,草原慢慢到了尽头,队伍开始进入镇远县的农业区,绿油油的麦田随处可见,偶然还能见到一些其中在一起的土坯房屋。

    伊州西部气候炎热,一年可以做到稻麦两熟,收了稻子以后还能种轮麦子,只是汉人长相农民、行人却十分罕见,大部分都是粟特人、铁勒人、西域胡人、突厥人、羌人……只是伊州境内的人虽然都从游牧向半农半牧转变了,但是耕种技术不高、农田产量远不如汉人为主的地方,不过却已具备了全面转化成农耕民族的基本条件了,只要有未来的移民带动起来,很快就能蜕变过来;至于畜牧业,杨集准备转到庭州北部的准葛尔盆地。

    之后再把半农半牧的庭州全农化,畜牧业则继续向北方、西方迁移,就像治理沙漠一样,先把流沙一般的牧民固定在农田之内,然后再施以教化。

    ————

    注:布帛二端对卷,成为一匹,一端半匹,长度是二丈。

    7017k


  http://www.ikan110.cn/txt/143658/399732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