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柴荣继统2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南无臭蛋字数:2114更新时间:22/10/24 04:29:08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一语点醒梦中人。父亲病了,儿子当然要侍奉左右,于情于理,柴荣都有难逃的义务。更何况,这还牵扯帝国最高权力的转移,郭威虽然没有其他子嗣,不存在夺嫡之争,但王峻、王殷等权倾朝野、封疆大吏们,未必不会对皇位垂涎三尺。

    皇上卧病期间,是各方势力激烈角逐的黄金期,很多外围分子在此期间会不择手段,弯道超车,就像棒国的速滑选手一样,心和手都不干净,有成功的,如朱友珪;也有失败的,如李从荣。

    柴荣入宫伺候病床,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朱友珪、李从荣似的人物出现,保证郭威的意志能够畅通无阻且不被歪曲、篡改地执行下去。

    柴荣恍然大悟,当天就住进皇宫,几乎是24小时伺候在病榻前。

    正月十一日,郭威病情加剧,下诏让柴荣监国摄政,行使皇帝的权力。随后便是眼花缭乱的封官进爵,天下各藩镇诸侯、功勋文武将官,几乎人人晋升,为权力移交铺设基础。

    郭威病逝前,给继任者柴荣交代了非常典型的三件事:

    1,薄葬

    郭威说自己驾崩之后,丧事要从速从简,所有参与修陵的工匠和民工,都要支付相应的薪水,不要以修陵为由骚扰百姓;

    陵墓不得使用石柱,因为“费人工,只以砖代之”;

    用瓦棺纸衣入殓,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我的阴灵就不会保佑你;

    不要修成复式结构(勿修下宫),不要设置守陵人,也不得立石人、石兽等,只在墓前竖立一个石碑,上面写“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

    下葬前,一定要打开瓦棺,再仔细检查陵墓内的每一个角落,不要误伤人(人殉);

    以后清明节的时候,如果国家无事,可以酌情派人来扫墓,如果忙的话,就不要派人来现场了,遥祭即可;

    在河中府、魏州各葬一副剑甲,因为那是我战斗过的地方,在澶州葬通天冠、绛纱袍,汴州葬一副平天冠、衮龙服。

    交代完自己的后事,郭威又对柴荣回忆道:“我之前攻打河中时,曾亲眼目睹唐朝皇陵的现状,当初他们劳民伤财,铺张浪费、奢侈豪华,这才几年,就被盗墓贼盗挖、破坏。而汉文帝俭素,他的陵墓至今还保留完好。记住,一定要薄葬!”

    除了防止盗墓贼光顾之外,郭威以身作则,提倡薄葬,也是现实所迫,要为国家节省财政支出。

    2,善待李洪义

    郭威在弥留之际,交代柴荣一定要给李洪义一个节度使的位置,善待之。当初萧墙之变时,如果不是李洪义告密,郭威等人的命运也将画一个大大的问号。

    善待李洪义,是郭威爱憎分明的表现。这种气质一直保留到了宋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从柴宗训的手中夺了江山,同样制定了“善待柴氏子孙”的祖训,而没有像之前朱温等篡位者那样,把前朝皇帝满门抄斩。

    3,重用魏仁浦

    后汉初年,魏仁浦从契丹逃归,经郭威的介绍投奔到刘知远帐下,郭威与魏仁浦情投意足、相见恨晚。

    萧墙之变时,魏仁浦帮郭威出谋划策,为郭威建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推测,“澶州兵变”的总导演就是魏仁浦,但是正史是绝对不承认的,因为按照正史的官方报道,那次兵变是一场意外,郭威真的是“被迫”称帝的,郭威是清白的,就跟曹操、司马昭、赵匡胤一样清白。

    郭威称帝后,提拔魏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后升枢密承旨,用他来制衡枢密使王峻,当然,这层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某日,郭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询问魏仁浦天下诸州屯兵的数量以及其带兵将校的姓名,考察魏仁浦的工作。

    魏仁浦从容对答,郭威拿着花名册校验,竟然一字不差!郭威非常欣慰。

    郭威垂危之际,告诫柴荣:无论如何,不能把魏仁浦逐出枢密院!

    柴荣非常听话,给李洪义加检校太师,不久之后加兼侍中,移镇青州,后移镇长安,柴宗训即位后加开府仪同三司;魏仁浦则由枢密承旨升为枢密副使。

    除了魏仁浦,郭威还给柴荣留下了一整套成熟的文官集团,如王溥、范质等等。郭威感觉自己快不行的时候,就急忙催促翰林学士起草任命王溥为在宰相的诏书,宣制已毕,郭威欣慰地说道:“吾无恨矣!”

    王溥辅佐两朝四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贤相,他最大的贡献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又整理撰写了《五代会要》三十卷,从此倡导了“会要”这个体例,于是在后世才出现了《宋会要》、《春秋会要》等等一系列不朽著作。

    后世评价王溥、范质、魏仁浦,皆有宰相之器,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佐命元臣,为大宋终结五代乱局立下了不世功勋。

    郭威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把外甥李重进召到身边。李重进的年龄比柴荣要大,但郭威要李重进当着自己的面,向柴荣下跪称臣,明确君臣之分,随后,终于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当天(正月十七日),郭威在滋德殿顺利驾崩,享年51岁。

    皇宫对外严格封锁消息,尽管郭威已经做了详尽的安排,但最高权力的交接工作远没有这么简单,柴荣的工作非常多。

    正月二十日,宣读郭威遗诏:柴荣于柩前即皇帝位。

    次日,柴荣正式登基称帝,即后周世宗。

    后世对郭威的评价非常高,“期月而弊政皆除,逾岁而群情大服,何迁善之如是,盖应变以无穷者也……虽享国之非长,亦开基之有裕矣”,郭威在很短时间内,就一改后汉的种种弊端,为将来的盛世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他临终时下令薄葬,也是后世推崇和称赞的典范。

    当然,他也有争议之处,最大的争议就是“二王之诛”,杀王峻、王殷两位开国功臣。虽然史书上罗列了王峻、王殷的种种不臣行径,来论证诛杀二王之天经地义,但仍然有人认为这是郭威无法驾驭权豪的表现。


  http://www.ikan110.cn/txt/145355/426737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