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公元959年五月三号,柴荣返回瓦桥关,突然重病卧床不起。细查史书,柴荣此时继位已经五年了。继位五年五次亲征,鞍马劳顿、事必亲为。有迹象表明,就在这次出征以前,柴荣就已经生病了。因为在他出征的时候就有大臣上书:“待圣体稍安之后,再行北伐亦不为晚。”可是柴荣毫不理会,终于在与契丹决战的前夕倒下了,但就是这样,柴荣依旧不肯放弃,有记录显示当义武节度使孙行友也已经攻占了固安(今属河北)、易州(今河北易县),擒获辽朝的易州刺史李在钦。柴荣为了表示绝不退兵的决心,下令处斩了李在钦。
第二天,柴荣从各地征召了数千民夫,来加强霸州的城墙,即以得之决不放弃。然后柴荣命令大将刘重进进攻北汉,进一步削弱北汉的势力,使其无法与契丹的主力汇合,为之后与契丹主力进行决战。但就在七号,柴荣终于支撑不住了。柴荣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没有办法,在群臣的苦苦劝谏下,柴荣决定回开封养病,柴荣临走之前,派韩令坤和孙行友把守各处关隘,你们一定要给我守住了。等我回来,这里就是我进攻燕云,覆灭契丹的基地。我一定回来了。
在五月八号,柴荣率军开始返回开封,此时距离柴荣出征不过六十天,可就在这六十天里,柴荣的身体健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柴荣的病情急剧的恶化。多年的鞍马劳顿和平时的大喜大怒让柴荣的身体彻底崩溃了,已经无法恢复了。六月二号,柴荣接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柴荣的女儿病故了,据史料记载,柴荣是悲痛难当,他不明白苍天为什么要这么打击他,这个打击让柴荣了无生趣。柴荣终于挺不住了,六月十九日的晚上,柴荣带着不甘和悔恨离开了这个世界,时年三十八岁。柴荣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
在当时中原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北宋仅用了20年便完成统一。这固然离不开赵匡胤的英明决断,但更重要的是他接手的后周政权国力强大,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挡。
以兵变方式夺取后周政权的赵匡胤,只不过延续了柴荣的统一进程,延续了后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优遇文人的政策,均与这位商人出身、勤勉务实的君主有着直接关系。柴荣处理宗教问题的策略、发展商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做为,不仅深深影响了有宋一代,而且开启了中国走向商业文明和市民文化的先声。
柴荣虽然未能实现为君30年、扫平天下的愿望,但他在位5年半的文治武功,已经决定了他必将成为结束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的决定性人物。
周世宗柴荣做好了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一切准备,却英年早逝、功败垂成;宋太祖赵匡胤延续了柴荣制定的策略一统天下,结束了兵祸连年、饥馑遍地的乱世,迎来了文化灿烂的赵宋之世。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柴荣活到四十八岁不过分吧,也许凭借柴荣的本领,他真的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他甚至可以建立一个汉唐式的强大帝国。可这一切都只是假设。一代名君柴荣终究是死了,他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以及无数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谁来继承皇位?
此时柴荣的皇太子不过刚刚七岁,可怜的孩子啊,其实以我们传统的计岁方式,这个后周帝国的合法继承人柴宗训先生,他生于953年,现在刚刚958年,实际上也不过五六岁,后周的那些悍将们,连当初已经三十多岁的柴荣都不服,更何况一个小毛孩子啊。
所以说柴荣活着的时候十分劳累,就算死也死的辛苦啊。他得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安排,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该册立皇后了。柴荣的皇后本来是大将呼延庆的女儿,可惜比他先一步走了。柴荣十分悲痛,一直就没有册立新的皇后。但是现在不行了,柴荣走了,没有人照顾小孩子怎么办,思来想去,柴荣册立了皇后的妹妹,也就是呼延庆的另一个女儿为皇后,一来毕竟是姐姐的儿子,相信会更加疼爱太子,第二也是为了拉拢一下领军大将。希望他们可以尽力保护太子。
第二,柴荣在之前办事公允,从来只给有功之人封王,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们封王。但是现在不行了,柴荣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全部加官进爵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并立柴宗训为国储,哪怕自己死了,帝国至少还有两个继承人。
第三,柴荣要托孤了,文臣方面,柴荣选择了三个人范质、王溥、魏仁浦并相,这些都是柴荣信得过的人,特别是魏仁浦,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魏仁浦生在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年幼的魏仁浦机敏聪慧,但他早年时父亲就得病去世了。自此,生活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也变得格外地懂事。
魏仁浦有感于母亲的辛劳,发奋读书。一次,他的母亲四处奔走,借到了一块粗布,给他赶制衣服。魏仁浦放学回家,看到不辞辛劳、整日为他奔忙的母亲又在为他制衣,感叹道:"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竞流了下来。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
魏仁浦完成学业后,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了奔赴洛阳的道路。他一边行路。一边打听局势,常常一大早就启程,晚上再找一家便宜的小旅店住下。走了几天,他来到了济河边,济河的风浪很大,他还是上了船,船驶到河中央时,魏仁浦脱下上衣,并把它掷到了江中,说:"今生若不能显达,从此不再过此江。"
魏仁浦不是科举出身,是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颇得柴荣信任,可是后来的事情也可以证明他完全辜负了柴荣。
不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柴荣罢免了手下第一战将张永德的军衔,不仅如此,还把他贬官外放,让他去澶州做节度使,这等于是把张永德彻底排除了后周高级将领之列。你要知道,现在皇帝病危,正是像张永德这样常年统兵,威望极高的皇亲国戚出力的时候。柴荣为什么一反常态,自断臂膀呢?而且翻阅新旧五代史,完全找不到张永德在这段时间里究竟犯了什么错,那张永德究竟为什么会被打压呢?
这其实非常简单,熟悉宋史的都知道,这是因为一块不大的木条,他就出现在柴荣北征幽燕的途中。世宗柴荣统军北伐,欲从辽国手里夺回原属中原的燕云十六州。就在这次北征途中,皇帝在批阅四方文书时,发现了一个皮囊,里面装着一个木牌,上写“点检作天子”几个字。
“殿前都点检”是后周权位最重的武官,皇帝见到这样一块木牌会有怎样的联想自不待言。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世宗的姐夫张永德。世宗柴荣本是周太祖郭威元配夫人柴氏的侄子,因自幼被郭威收为养子,故在郭威死后继承皇位(郭威本人的子侄均死于后汉隐帝的诛杀,郭威正因此被逼反),张永德则是郭威的女婿,大周驸马,论血缘并不输于柴荣,完全有可能觊觎皇位,何况五代时期手握重兵的武将劫夺帝位几乎已成惯例。皇帝于是心生疑忌,班师回京后,即任命赵匡胤接替张永德出任殿前都点检的职位。而这之后不久,世宗就猝然病故。
木条是很平常的木条,皮囊是很平常的皮囊,可就因为这两行字,后周的最高指挥官殿前都点检就被撤了职了。至于这个木条是谁写的,现在分析最有可能写这个的人并非是赵匡胤,而是李重进,因为按照犯罪心理学,谁犯罪谁受益来看,无疑李重进是受益最大的人。这不单单是李重进和张永德两个人的私人恩怨,这还牵扯到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两个军事部门之间的恩怨。这其实都是郭威一手造成的。在五代史,侍卫亲军司是全国军事的最高指挥部,郭威能够上台完全就是得到了这些人的支持。郭威上台之后,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所以郭威凭空捏造了一个殿前都指挥使司,把禁军军权一分为二了。
至于这两个部门最高指挥官的问题呢,郭威选择了自己的外甥张永德和侄子李重进,因为他们两个人能力相当,岁数相近,连资历都差不多。张永德这个人还有个毛病,张永德这个人对上司忠心不二,对下属仁爱有加,可是对于与他平辈的人,就变得毫厘必争了。李重进的条件是多么符合啊,所以张永德就不断的寻找机会打击李重进,就算是在南唐交兵的时候。张永德都没让李重进好过。最严重的一回,张永德甚至让自己的手下秘密进京,搞李重进要谋反。你说柴荣能怎么办,柴荣难啊,最后柴荣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柴荣难啊。
http://www.ikan110.cn/txt/121676/315756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