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开战(十一)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望舒慕羲和字数:4647更新时间:22/10/25 17:20:45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以上这些条款,大顺会承诺,在印度方面解决英国东印度公司,切断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以东的一切贸易往来。包括且不限于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及会直接查封东印度公司在松苏的商馆。

    除此之外,大顺还会保证派遣一支五艘战列舰规模的分舰队,前往法国,支援法国海军。

    五艘战列舰当然不可能改变英法海军的力量对比。

    法国那天坑一般的海岸线地形,以及直布罗陀在英国人手中的现实,使得法国必须维系两支成规模的舰队。

    一支部署在大西洋方向,另一支部署在地中海方向。

    五艘战列舰,不说是杯水车薪,但肯定也不能起到直接扭转力量对比的程度。

    不过,这正是大顺的谈判策略。

    逐渐加码、每一次加码,都会给出一定数量的舰队支持。

    下一次的谈判,以上一次已经谈成的事为基础不变。

    免得一次性要价太多,听起来好像是有点狮子大开口的意思,最起码心理上不太容易接受。

    毕竟这一次,涉及到毛里求斯、印度、法国关税问题等等这些,在大顺的谈判里,只值五艘战列舰。

    舒瓦瑟尔公爵考虑了一下关于东印度问题和东方贸易问题的提议,也发现大顺这边狡猾的很。

    因为大顺开了一个非常恶心的价码。

    这个价码,如果以单纯的白银计算,肯定是不只五艘战列舰的。

    但这里面的意思,是说大顺当然乐于支持法国,并且派出规模更大的舰队。然而在派出之前,法国必须把这个条约认下,然后才能谈以后的事。

    这就使得主动权始终被大顺拿捏着。

    认了、签了,那么后续如果谈崩了,大顺大不了捏着鼻子扔出去五艘战列舰,履行了条约就拉倒。

    而法国想要真的让大顺参战,就必须在完成了第一阶段谈判后,忍受大顺的继续加码。

    不过,大顺在这个第一阶段的谈判中,还是表达了相当大的善意的。

    明显,是要以好望角为界,大顺并不寻求在西北、加勒比、北美东海岸的利益。

    舒瓦瑟尔公爵,代表的,是法国资本中的西印度派。而且就对未来的理解上,舒瓦瑟尔认定,这个世纪是蔗糖的世纪。

    只不过,大顺这边认为,上个世纪,才是蔗糖和香料的世代,荷兰人赌赢了。

    而这个世纪,是纺织品的时代,大顺把贸易的命运赌在了纺织品上,并期待能像上个世纪的荷兰人一样赢个大的。

    中法之间能合作、而中英之间不能合作的根源,就在于印度问题。大顺的掌权派看来,印度很值钱;法国的掌权派看来,印度不值钱;英国的掌权派看来,印度很值钱。

    在这个的基础上,中法之间关于好望角以东的问题,都是可以谈的。

    但同时,大顺显然也给了法国一种完全不同的选择,也就是只答应第一阶段的谈判。

    五艘战列舰,当然不能左右欧洲大海上的局势。

    但是,大顺如果能够全面控制好望角以东,实际上对法国的帮助,细算下来,是当得起大顺开出的这个价格的。

    道理很简单。

    法国打仗用钱。

    那英国打仗就不用钱吗?

    理论上,法国还有很强的税收潜力,只要能够完成类似于一条鞭法和士绅一体纳粮的财政改革,法国的理论税收可以直接翻三倍,欠的这点钱,根本不是问题。

    而英国,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税收潜力的。换句话说,因为英国的税收效率和行政效率奇高无比,所以英国税收的“潜力”,已经被耗尽了。

    靠着这种税收和行政的高效率,英国得以和法国掰腕子。

    但其税收潜力已经耗尽,在这种情况下,只能依靠国债。

    那问题就来了。

    为啥法国的国债去年很多人肯买,以至于随便就卖了一亿3600万里弗尔,而今年就只能卖出去几千万呢?

    英国借国债,也得还。

    怎么还?

    用啥还?

    英国靠什么,让百姓相信,能还钱?指着啥还?

    不管是资本家也好,老百姓也好,得让他们相信,政府能还的起钱,他们才会买国债。

    对于经历过郁金香泡沫、20年经济危机和南海泡沫的英国人而言,空口白牙炒作一些东西让人投钱,已经很难了。大家又不傻,连续吃了两次亏,而且20年那次大亏的人还没死绝,大家还没忘记。

    这时候空口说,国债将来一定能还,而且利息一定支付的起,是没人信的。

    所以,实际上,英国是由政府承诺用茶叶、咖啡、东方棉布和糖等奢侈品产生的消费税作为利息偿还。

    而且伴随着孟加拉战役的胜利,使得更多人相信,政府真的能还的起债。

    由是,才有了历史上大约20万户英国中产和资产家庭受此诱惑,购买国债,也使得英国得以在战争中,一共为战争支付了1.5亿英镑,也就是大约4亿五千万两的白银军费。

    可以有爱国热情。

    但也得要利息啊。

    本金,可以说,国家正值危难之际、多事之秋,出于爱国热情,这本金就不挤兑了。那利息总得给吧?

    最终,导致了历史上七年战争结束前,英国甚至试图直接奇袭西班牙,把中立的西班牙顺便干了。因为在战争结束前,加上之前的存量,英国一共搓出来100艘战列舰。

    有钱,就好办事。

    没钱,指定是不行。

    既然英国由政府承诺用茶叶、咖啡、东方棉布和糖等奢侈品产生的消费税作为利息偿还,那么大顺要是真的掐断了好望角以东的英国贸易,阻断茶叶、棉布、瓷器等消费品的贸易,也就没有了消费税,也就还不起利息。

    所以,理论上,好望角以东问题,大顺展示出了相当多的诚意,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左右最终的战局,唯独就是需要法国继续撑几年,撑到英国财政崩溃。

    一旦中产阶层的信心崩了,国债直接就炸了。大顺只要开战哪怕不过好望角,东印度公司也必死,被卷入其中的20多万英国的中坚阶层家庭对国债信心一崩,英国也就打不下去了。

    况且,这里面还有个严重问题。

    就是大顺暂时并未开采旧金山、旧银山、澳洲、南非的贵金属。而大顺的产业又快速发展,贸易额与日俱增。所以,欧洲实际上在逐渐经历一场货币升值,物价革命似乎到头了。这对国债利息,可是相当的不利。

    当然,这些只是理论上法国可能赢。

    但同时理论上,法国再撑下去,又无法财政改革,英法谁的财政先崩还说不定呢。

    但这恰恰也体现大顺的诚意。

    法国其实可以选择这个谈判款项,最为最终方案,由此讨价还价——而如果这个方案只是第一步,那么这个方案是无法讨价还价的,只能在后续条款中讨价还价。

    而恰恰理论上,这个第一步方案,是可以作为最终方案;理论上,也确实能让法国……以内部财政问题自爆为代价而惨胜。

    这对法国不是一个不可选的选项,因为法国又不是第一次赖账了。算上约翰·劳那次以政府背书方式的泡沫诈骗,短短三十年间,法国已经花样赖账两次了,似乎或许再赖账一次也不是不行。

    只看法国愿不愿意承受这个代价。

    而且,世界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

    所以,理论上,这个方案最终最终合作条款的话,也会引发另一个蝴蝶影响,即西班牙的态度。

    西班牙的态度此时是中立的。

    对法国来说,好消息是西班牙的王后死了,而西班牙的王后是葡萄牙公主。同时,西班牙国王伤心欲绝,据说也快不行了。

    因为王后体弱多病,所以没娃。

    而继承顺位,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此时西班牙国王的同父异母弟弟。

    这个弟弟,对英国那是相当讨厌,相当厌恶,因为,当年在那不勒斯和西西里问题上,英国人给他使了相当多的绊子,这纯粹是个人恩怨。

    在西班牙现在的国王死前,法国最怕的事,就是英国用直布罗陀换西班牙站队英国。

    而只要和大顺达成了合作,哪怕只是好望角以东问题作为最终条款的“价值五艘战列舰”的合作,那么法国的担忧就可彻底消解,完全不用担心西班牙会倒向英国。

    只要熬到西班牙现国王死了,那不勒斯的那个和路易十五私人关系很好、且私人喜好上很厌恶英国的小堂弟上位。

    大顺再把好望角以东的贸易一掐,法西同盟就会非常非常容易达成,有便宜哪能不捡?

    如此,也不是说没可能战胜英国。

    但问题在于,西班牙明显对葡萄牙更有兴趣,只怕这种结盟,多半是各怀心思的同床异梦。

    到时候,西班牙琢磨着让法国帮忙打葡萄牙、法国琢磨着让西班牙帮忙打英国,一般来说这种各怀心思的结盟,风险很大,很可能被人各个击破。

    大顺则不同,因为大顺参与欧洲战争的目的,显然就是奔着英国去的。

    在谁是法国最大的敌人这个问题上,和大顺结盟,既不需要和西班牙一起吓唬葡萄牙、也不需要为西班牙那孱弱的军队擦屁股,明显和大顺结盟更为有利。

    这就是一个选择问题。

    怎么选,是法国的事。

    反正方案的第一阶段已经给出。

    要么只谈第一阶段的方案,讨价还价。

    要么全盘接受第一阶段的方案,大顺继续加码,谈成最终的30艘以上的战列舰舰队和数千人的精锐战斗工兵直接参与欧洲战场的最终版本。

    大顺的底线,就是彻底削弱英国。

    但这个底线,在谈判中肯定不能露,所以大顺表现出的一贯以之的“贸易态度”,也给了法国很大的压力。

    似乎,大顺可以不管谁把控着欧洲的海权,只要和大顺继续贸易,那都可以谈。

    真要是中法之间闹掰了,哪怕大顺这边刚把印度打下来,把英国在好望角以东的势力都清除,理论上也可以和英国合作嘛——好望角一口通商,一脚踢开荷兰,欧洲的东西方贸易的中间商,就是你英格兰了,因为你在海上说的算。

    毛里求斯就在那,真要中法闹掰了,何必要买?直接抢不就得了?在好望角以东打仗,大顺现在可真的是谁也不怕。

    根源还是那个问题,即法国现在的掌权者,认为仍旧还是蔗糖的世纪;而大顺这边的贸易和外交幕后掌权者,认为这是纺织品的世纪了。

    这两种对未来把控和理解上的差异,也使得法国不得不思考另一个问题:

    即这次战争的本质是啥?

    根本矛盾不解决,是不是下一次还得打?

    再打一次,法国打得起吗?

    奥法同盟的根源,是普鲁士崛起。一旦普鲁士被俄奥击败,奥地利、俄国,只怕转身就跑去和英国结盟了,到时候法国的外交环境就难看了。

    因为两大矛盾。

    英法蔗糖殖民地矛盾、神罗内部奥普矛盾,促成了这一次奇葩般的外交态势和同盟状态。

    这两大矛盾同时在,才有法、奥、俄三国同盟。

    一旦这两大矛盾分批解决,奥普矛盾解决了,那么法国下一次就要孤军奋战了。

    如果,大顺只是在好望角以东参战,切断英国的东方贸易……对法国而言,可能只能换一个战前和平的态势。下一次不但还要继续打不说,只怕下一次就是英、俄、奥这种传统同盟怒草法西同盟了。

    大顺这种纯他妈爱见缝插针、从奥王继承战争开始就非常敏锐站队的国家,下一次只怕直接站俄、奥、英,去抢在法国人看来更适合大顺的工商业倾销的南美和吕宋了。

    所以,法国更倾向于趁着这一次几乎完美的外交态势,把这两大矛盾里的英法殖民地矛盾先解决了,留下个奥普矛盾以后慢慢玩,这样才能让法国在下一次游刃有余。

    这是个基本的地缘政治推论:奥普矛盾解决了,奥法矛盾就会上升为主要矛盾;奥普矛盾没解决,英法殖民地矛盾解决了,那么法国就可以在欧洲大陆获得霸权。

    唯一一个不在乎奥普矛盾、俄普矛盾,之在乎英国的可能盟友,就是试图控制东西方贸易的大顺。法国不在乎,因为法国只有12%的军费,花在海军上。法国的霸权,只要没有英国这个搅屎棍子,只需要一支庞大的陆军就能获取。

    于是,这个看似很靠谱的、理论上也可以作为最终方案的整体方案的第一部分,在沙龙间没有经过任何的讨价还价。

    舒瓦瑟尔公爵很明确地告诉大顺:这个方案的第一阶段,他个人,以法兰西国务大臣的角度,全盘接受。并期待大顺的后续方案,并且非常希望看到大顺派遣至少三十艘战列舰和三千名精锐工兵来欧洲。

    但是,这只是他这个国务大臣的态度,所以还需要国王最终认可。但他重申,其个人倾向于不进行任何形式的讨价还价,并认为非常的公平合理。

    7017k


  http://www.ikan110.cn/txt/131613/446126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