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看着每况愈下的国势,李煜忧心如焚,每每在半醉半醒之时,借悲歌来纾解忧愁。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李煜崇佛向善,崇经弘法,乐善好施,广结善缘,堪称天下第一居士。
金陵城西有座清凉山,山上的清凉寺是禅之一法眼宗的祖庭。法眼宗是时的“法眼大禅师”文益禅师所创,他的《三界唯心》歌,标题为心,实际指眼。歌曰: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识唯心,眼声耳色。色不到耳,声何触眼。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万法非缘,岂观如幻。大地山河,谁坚谁变。
弘忍大师在东山大阐佛法,禅宗都是以《金刚经》来印心,六祖慧能大师的顿悟成佛教法,更是让文人士大夫对《金刚经》推崇倍至,奉为至宝。“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成为天底下读书人最喜闻乐道的盛事。
文益大师门下数十位弟子都是大江南北学修并重的高僧祖师十国时期,法眼宗成为天下最炙手可热的禅门修学。
一天法眼禅师问众人:“谁能把绑在老虎脖子上的金铃解下来?”众弟子茫然不知,只有法灯泰钦和尚回答说:“解铃还须系铃人”,从此大家对他刮目相看。
文益圆寂后,法灯泰钦禅师接任清凉寺住持大和尚。
李煜还是郑王时,就经常跟法灯泰钦禅师一起探究佛法,当时,大江南北到清凉寺学习“法眼心法”的佛子络绎不绝。 _o_m
你的爱好有时候就是别人刺向你的温柔一刀。赵匡胤早知道李煜信佛,为了刺探南唐的虚实,他决定派个人到江南,这次,他决定派个小和尚,借着佛教的外衣,打入南唐宫廷。湖北地方官吏向赵匡胤举荐少年神童江正,赵匡胤一见就喜欢上了这孩子,询问之下,江正愿意削发为僧,投到清凉寺法灯泰钦禅师门下。
在赵匡胤的安排下,江正毫无悬念地成为法灯禅师的弟子。聪明人干啥都是一把好手,没出几个月,江正对《楞严经》《大悲咒》《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全能倒背如流,由于深懂佛理,人称其为“小长老”。
法灯泰钦禅师经常入宫讲经,作为贴身弟子,江正经常随行入宫。“小长老”用袈裟作伪装,迷惑李煜,怂恿李煜慷慨布施,广建佛寺,度人学佛,泽被苍生,狂烧国库的银子。
李煜成了继梁武帝之后,又一位“居士皇帝”,佛教在江南又呈现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兴旺景象。
在南唐,剃度出家的比丘,待遇等同国家的公务员,一切费用花销,皆由府库调拨。出家做和尚,一不用交税,还可以免除兵役,不用死于非命,还有工资贴补家用,如此一来,谁还会不愿意做和尚呢?
而在北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中原一带经过周世宗柴荣灭佛,大量的佛寺被毁坏,出家人被迫还俗,佛门元气大伤,十多年来,依旧惨淡经营。
开宝七年(974)六月,法灯泰钦禅师圆寂后,“小长老”江正继承了“法眼宗衣钵”,成了清凉寺住持。作为法眼宗传人,小长老频繁出入宫廷,为李煜讲经,真正成为大宋安插在江南的一双“法眼”。
李煜恨不得亲自侍奉佛陀,顺治皇帝的那首《归山诗》:“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似乎就是李煜心境的最佳写照。
作为一国之主,出家不行,那就在宫中修行。李煜与小周后双双身披海青,虔诚地跪在佛前,祈求佛祖保佑南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由于长时间的叩拜,以至于前额都磕出了一个大包。
李煜对佛教的狂热,小长老看在眼中,喜在心里。他称赞李煜“功德无量!”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南唐一朝君臣,全都礼佛。
念佛,各个都是菩萨,金陵俨然成为人间乐土,西天佛国。满朝文武,醉生梦死,这正是赵匡胤求之不得的!
那个帮助李煜写劝降书的改革家潘佑,不能眼睁睁看着南唐就这么日益衰削,他一遍又一遍地劝李煜振作起来,早点迷途知返,愤切上疏,“后主虽数赐手札嘉叹,终无所施用”。文死谏武死战。在写完第八封劝谏书,潘佑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臣乃者继上表章,凡数万言,词穷理尽,忠邪洞分。陛下力蔽奸邪,曲容谄伪,遂使家国愔愔,如日将暮。古有桀、纣、孙皓者,破国亡家,自己而作,尚为千古所笑。今陛下取则奸回,败乱国家,不及桀、纣、孙皓远矣。臣终不能与女干臣杂处,事亡国之主。陛下必以臣为罪,则请赐诛戮,以谢中外!”
中书舍人张洎趁机非议潘佑,李煜受到鼓动,遂发怒,将潘佑下狱,“家国愔愔,如日将暮”,潘佑不忍看着南唐灭国,在狱中悬梁自尽,年仅三十六岁。
处士刘洞赋诗吊之,云:“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翻忆潘郎章奏内,愔愔日暮好沾巾。@·无错首发~~”
◆愤青误国
李煜一边接二连三地除掉那些“不识大体”的臣子,自我麻醉;另一边,小长老的谍报工作一天也没停歇。不但如此,小长老还有意结交一些南唐愤青,让他们为大宋做事。
那日,在清凉寺,小长老结识了一位科场失意的秀才,池州县太爷的公子樊若水,这是一个典型的南唐愤青。
樊若水,字仲师,池州人,他的爷爷在吴国做过金坛县令,老爸在南唐做过汉阳、石埭县令。樊若水人很聪明,作为官家子弟,从小就恃才傲物,心高气傲,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总想一举成名,光宗耀祖。
科场落第之后,他很不甘心,就给皇帝李煜写信,提出一些强国方案,理政建议,并奉上了几首得意诗作,其中一首开篇之句就是“大漠孤烟落日圆。”
李煜是南唐文章妙手,词坛扛把子,樊若水的几首歪诗,怎么能入得了他的龙目法眼,当场扔进了废纸篓,还时不时地拿这事当笑话来说。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樊若水不甘心就此老死乡野,泯没江湖,他想求进步谋发展,就在金陵做起“南漂”。
由于经常往清凉寺跑,慢慢地就结识了小长老江正。言谈之中,小长老见樊若水颇有才华,喷起国事来,喋喋不休,一针见血,对南唐一百个不满意。
江正觉得此子可用,便开导他道:“泱泱华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古到今,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大唐太宗李世民,奉天承运,力统天下,使得万邦来服,铄震海宇。僖宗李儇以来,生民涂炭久已,天下一统必将是大势所趋。当今之时,大宋征伐南北,天下割据政权仅存南唐吴越。吴越小国,必不能挡大宋虎狼之师,江南独木难支,天下必将归为一统。吾观大宋天子赵匡胤,颇有太宗皇帝李世民之风,乃真龙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樊若水听明白了,他决定择明主而事之,到大宋那边求取仕途。可是没两把刷子,跑到东京也不一定就能做到官,要得到赵匡胤的赏识,自己又拿什么做见面礼呢?
大宋要攻取南唐,最大的障碍是长江,无论你再能打,如果过不了江,也只能止步于此,望江兴叹,周世宗就是个例子,他三征南唐,最多就是夺取了江北十四州,江那边就是肉,看到却吃不到,南唐还是好好的。
他决定将金陵附近江面的军事数据全部拿到手,再给大宋天子献上《平唐策》,以此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
长江是南唐最重要的军事屏障,险要位置均有驻军布防。于是,樊若水白天装作在长江边垂钓,晚上收集军事情报。为了测得相关数据,樊若水。
把绳子的一头系在石头上,大捆的放置在船舱内,夜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划向对岸,反复勘测江面的宽度和水流的缓急。对长江渡口、圩堰、关卡、要塞、江面宽度等,一一做好标注。藲夿尛裞網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在采石矶,樊若水想到了长眠于此的诗仙李白。李白一生仕途不得意,而自己为了不埋没乡野,也做着迫不得已的事情。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采石矶与对面的天门山夹江对峙,樊若水反复测量,发现这里江面最窄,可以搭桥渡江,他认定这里就是大宋最佳的渡江地点。如果能在大江上搭座桥,那么大宋进军就再无后顾之忧。
要在唐军眼皮子底下测量长江,这是掉脑袋的事情,肯定不能公开行事,只能暗中活动。经人介绍,樊若水来到采石矶附近的广济寺当了一名和尚,借此身份掩人耳目,神不知鬼不觉地把采石矶一段江面,来来回回勘测了十几回。
要搭建浮桥,必须要有固定浮桥的桥墩。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这泸定桥就是由数根铁链,连接大渡河的两端的桥墩,铺设木板而成的。
为了给浮桥找一个牢靠的桥墩,樊若水就以“广种福田”的名义,建议广济寺在牛渚山临江处凿石为洞,洞中建造石塔,供奉佛像,以保佑过往船只的平安。
樊若水亲自督工,不到两个月,石洞石塔顺利完工,浮桥的桥墩也有了着落。
开宝三年(970),樊若水将测定的水文地理资料绘制成图后,便离开广济寺,直奔宋都东京去也。
这天,赵匡胤正和众大臣商议如何攻打南唐,侍卫来报,有个从江南来的书生樊若水,要求面见圣上,求取官职。
赵匡胤听闻江南书生来求官,料定此人定有真才实学,便宣他上殿。
樊若水首先向赵匡胤献上了一份大礼:他亲手绘制的《横江图说》,一张突破长江天险的地图;接着,樊若水又向赵匡胤献上《平南策》,“请造浮梁以济师”。他建议赵匡胤在长江上搭建一座浮桥,宋军就可以顺利突破长江天险,兵临金陵城下。
赵匡胤看后龙颜大悦,笑道:“朕得此横江图,南唐李煜小儿已尽入我囊中矣!”
当即命人给樊若水赐座,亲切地问道:“你叫樊若水,为什么要取‘若水"这个名字呢?”
樊若水道:“草民自幼喜好读书,看到唐朝有个尚书右丞叫倪若水,为人刚直,甚是仰慕,所以也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
此话一出口,旁边侍立的大臣差点儿没笑喷了。原来唐朝那个大臣叫倪若冰,不叫倪若水。“冰”字是在“水”字的左上角加上一点,如果不仔细看,难免会把“冰”看成“水”。@*~~
赵匡胤虽然行武出身,当上皇帝后,也开始爱上读书,对古代的一些君君臣臣的史料还是知道的。他佯装不知,笑呵呵地道:“看来你对古人的事迹知道的还不少呢,不错不错,那朕就给你改个名字,你就叫樊知古吧。”
大宋皇帝亲赐嘉名,这是何等的荣耀,樊若水立即跪倒,山呼万岁,谢主隆恩!
赵匡胤要为樊知古加官进爵,樊知古道:“请圣上准许知古参加进士考试,臣想凭真才实学考中进士,到时候再任命臣官职,若臣不中,那是臣才疏学浅,臣愿意一生白衣。”赵匡胤点头应允。
很快,樊知古参加东京的科考,进士及第,经吏部铨选,授舒州军事推官,并获得参与征伐南唐军务的资格。
根据樊若水的《平南策》,赵匡胤真的开始着手准备建桥。这可是历史上前无古人的一项惊世之举,两个敢为天下先的人走在了一起,一个敢想,一个敢干;一个出钱,一个出力。一切都有可能。
作为总设计师,樊知古全程参与整个建造工作。人有。
的时候就是欠一个说法,缺乏安慰,樊知古终得重用,深感皇恩浩荡,敢不效死命。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当李煜还在醉生梦死之际,他不知道,那个让他曾经嘲笑不止的无名小辈,如今已经成了大宋的军事高参。一个樊知古,能抵百万兵。
一介草民樊若水叛逃的消息很快传回南唐,大臣们纷纷要求严惩其家属。李煜又怯于赵匡胤的威势,不敢把那樊氏家人怎么样,只能软禁了事。很快,大宋使者来到南唐,要求带樊若水的家人到东京,李煜不敢得罪宋廷,就只得将樊若水家人待若上宾,又是送礼,又是赔罪。得罪叛国者的家人,就是得罪赵匡胤,殷情小心,向他们赔罪,就是奢望他们能在赵匡胤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可怜一代国主如此奴颜婢膝,仰人鼻息;可惜了一代大才含恨离乡,若水变知古。没有谁对谁错,各大板。
◆知己知彼
《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法。”
孙武子教导主帅,不要拿国家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没有胜算的战役不要打,真正的胜利是打败了敌人,自己的实力还能得到提高,两败俱伤不是真胜利。打仗须做好一切准备功课,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为征伐南唐,赵匡胤都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开宝三年(970),南唐落魄秀才樊若水投奔大宋,献上“建浮桥以渡宋军攻取南唐”的《平南策》,在荆湖之地,赵匡胤依照樊若水的计策建造了数千艘黄黑龙船。
开宝四年(971),大宋首先灭掉南汉,彻底解决了南部疆域问题,斩断南唐一切可能的外援。割据政权,除了北部的北汉,只剩下东南方的南唐和吴越。为避免南唐吴越联手,赵匡胤采取积极拉拢吴越,孤立南唐的策略。
开(972)闰二月,大宋行使反间计,借刀杀人,让南唐自断臂膀。李煜赐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大宋轻松除掉了南唐最能打的第一虎将。
开宝六年(973)四月,赵匡胤派遣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以给李煜过生日为噱头,刺探虚实。
卢多逊,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周显德初年,考中进士,授任秘书郎、集贤殿修撰。@*~~大宋立国,历任祠部员外郎、权知贡举、兵部郎中、太原知府,入为翰林学士。
卢多逊博涉经史,聪明强记,喜用术数,有谋略,计谋常常成功。赵匡胤喜欢读书,卢多逊就让史馆的图书管理员告诉自己,赵匡胤每次都借阅了什么书,他也取一套相同的书,快速阅读一遍,等到赵匡胤问到书中的事情时,卢多逊都对答如流,这让赵匡胤对他刮目相看,同僚们也都很佩服他。
在翰林院时,每次召对,卢多逊常常攻击赵普的短处,让赵普很是不爽,因为互撕,二人一直不和。赵普常对人说“身为开国旧臣,总被权幸大臣中伤”,这权幸大臣指的就是卢多逊。
开宝六年,卢多逊出使南唐,回朝后升任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后官至吏部侍郎、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兵部尚书等职,成为大宋初期的宰相。
卢多逊出使南唐,一到金陵,就展开糖衣炮弹攻势。对南唐上下都很客气,又是送礼,又是请客,很快和南唐君臣打成一片。
南唐人发现,跟之前颐指气使的“天使”(上朝派来的使臣)相比,这位天使非常温和谦卑,很懂礼貌,很仁义。南唐君臣很感动,他们很快和卢多逊成了好哥们。
无事献殷勤,非女干即盗。卢多逊跟一群即将亡国之人搞得这么近乎,只能说明,卢多逊醉翁之意不在酒。
等到卢天使大人坐船离开金陵时,南唐的大臣们都纷纷送至江边,依依不舍。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哥们,你慢走啊,有空来玩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卢多逊走了,留给南唐上下一肚子的失落感。
船到宣化口,还没出南京水域,卢多逊忽然命令将船靠岸。
卢多逊立即派人跑回金陵,向南唐后主李煜禀报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国主大人,你知道的,我是史官馆长,我突然想起来,朝廷计划重修天下图籍经典,现在只差你们江东几个州的,希望你们能给我一份,我顺便带回去,让我完成使命。”狐狸终于露出自己的尾巴。
既然都认了哥们,再加上南唐又是大宋的属国,李煜只好安排中书舍人徐锴,连夜将江东的地理誊画一份,赠给卢多逊。
就这样,卢多逊轻而易举地将江东十九州的地理形势、屯兵远近、人口多寡等资料全部拿到手,交给宋太祖赵匡胤。对于卢多逊的意外收获,赵匡胤非常高兴。
搞到了地图,赵匡胤便对南唐的形势、山川、人口、***情况,一览无余,了然于心。
◆给天下人一个出兵的理由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擒贼先擒王,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经给过南唐后主李煜三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李煜拒绝了。
第一次招降是在礼贤斋建好时。
赵匡胤在安顿好李从善之后,就命人开始修建礼贤斋,这是专为李煜打造的一套豪宅。里面的装饰风格全部仿照江南园林,楼榭亭台,小桥流水,花草鱼虫,应有尽有。
礼贤斋建好后,赵匡胤马上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东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向李煜保证,只要他来,自己不仅不会伤害他的性命,还会保他一生荣华富贵。这其实就是要李煜投降,只不过,说法比较委婉而已。
李煜当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他当即向赵匡胤表示,自己在江南挺好,不想去礼贤斋。人没到钱要到,李煜又派人送去了大量金银珠宝表示感谢。
第二次招降是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
开宝七年(974)秋,赵匡胤派东上阁门使梁迥出使南唐,诏李煜进京,参加祭天仪式。
梁迥见到李煜,开口便问道:“天子特意为国主准备了别墅豪宅礼贤斋,你怎么不去住呢?”
李煜恭敬地答道:“天子建造的宫殿,这是何等的礼遇啊,我怎么承受得起。”
见李煜这样说,梁迥只能报以呵呵,他说明来意,道:“天子在今冬准备举行祭祀仪式,行柴燎礼,如此盛会,国主可一定要前去助兴啊!”
赵匡胤诏李煜入东京,是想在开战前扣押李煜,南唐大臣陈乔和张洎早已识破赵匡胤的计谋,他们向李煜打手势使眼色,极力劝阻李煜进京。
李煜心中盘算着如何推托,见梁迥并没有挑明这是赵匡胤的意思,于是,就装作没听懂的样子,打个哈哈,这事就算搪塞过去了。
赵匡胤亲自派人,还是没请动李煜,李煜又硬气了一回。
第三次招降是以冬猎为由,诏李煜入京。
赵匡胤已经为进攻南唐做好了充分的部署,梁迥的无功而返,也是他意料之中的。擒贼先擒王,为了控制南唐,他再次派知制诰李穆出使南唐,以冬猎为理由,诏请李煜进京。他让李穆这回要把话讲明说透,不给李煜反驳的机会。
果然,李穆开门见山,直接传达了赵匡胤的最高指示:“天子冬天要举行冬猎,要你务必前去助阵!”
李煜还是老主意,不去!去,就回不来了,丢了性命没关系,不能让祖宗的江山毁在自己手里。他推辞道:“我病了,实在无法陪天子打猎,请转告天子,让天子体谅下我的病体。 无错更新@”
李穆见李煜还是不想去,也不想再留什么情面,直言道:“你前几次也。
说自己生病了,这次还这样搞,能不能换点新鲜的托辞?”
李煜黯然道:“卑躬屈膝,称臣纳贡,事奉大国是为求生存,现在如果跟你入京,只有死路一条。”
李穆冷笑道:“入朝与否,国主自己做主吧。大宋军队精锐,物力雄厚,你这小小的江南恐怕抵挡不了我大宋精锐的兵锋,你可要想清楚了,不要自贻后患。”
兔子逼急了也会咬人,示弱了一辈子的李煜,在大宋使臣面前终于又硬气了一把,他面无表情,冷冷地说道:“我已考虑清楚,打与不打,悉听尊便,入京就免了!”
李穆道:“如果真要开战,江南必败!”
李煜道:“如果败了,我将携全家老小***,决不苟活!”
劝降谈崩了,李穆气呼呼地甩袖走了,李煜呆呆地坐在宝座上。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君王不幸,词家幸,你有金戈铁马,我有似水柔情,一首《九月十日偶书》,随后在南唐宫中,浅吟低唱起来:
晚雨秋阴酒乍醒,感时心绪杳难平。黄花冷落不成艳,红叶飕飗竞鼓声。
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自从双鬓斑斑白,不学安仁却自惊。
狼吃羊从来是不用跟羊讲道理的。在赵匡胤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的同时,他也做好了征伐南唐的军事部署。
开宝七年(974)九月,赵匡胤派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任命灭蜀功臣曹彬为主帅,与李汉琼、田钦祚先行到荆南征发战舰,任命平汉功臣潘美为副帅,与刘遇、梁迥等人率领步兵南下江陵,做好进攻南唐前的一切准备。
李煜称病,不愿入朝东京。赵匡胤这回不想再等了,就以李煜“不朝”之名,昭告天下,兴师伐唐。
开宝七年(974)十月,诏命曹彬为升州西南路行营马步军战舰都部署,潘美为督监,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升州是当时南唐国都金陵所在的州名,为占领金陵,预先封主帅一个金陵的官名,也为博个好彩头,这是赵匡胤一贯的招数。
同时,赵匡胤又任命吴越国国主钱俶为升州东南面行营招抚置使,赐战马二百匹,并任命丁德裕率领禁军一千人为钱俶先锋,同时担任钱俶部的监军。
一场多路出击、水陆并进、架桥和作战等部署有序的军事行动开始了。但见:
大江东去,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金戈铁马,盔明甲亮,旌旗飘扬。 _o_m 大宋兵,浩浩荡荡,杀奔唐都金陵。。
http://www.ikan110.cn/txt/144328/3998735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