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立个flag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南山堂字数:4738更新时间:22/11/04 01:54:35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当长安城的百姓们还在议论着北伐大军的行军路线的时候,渭水书院附近的土豆和地瓜迎来了一年之中丰收的时刻。

    为了让更多的人都能亲眼见证这一刻,礼部专门跟民部一起联合搞了一个盛大的秋收仪式。

    为得就是让大家知道土豆和地瓜的高产。

    许多事情,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大家是很难相信的。

    哪怕说这话的是李承宗这个天子。

    “马尚书,这个土豆和地瓜,你有安排人去试着挖掘一两亩吗?

    今天的仪式搞得可是非常轰动,万一到时候收成不好,那就有点没有办法收场了。”

    眼看着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岑文本的心反倒是提了起来。

    作为礼部尚书,今天的仪式是他负责主持的。

    但是对于土豆和地瓜的种植,他其实了解的很少。

    只知道这个东西是李承宗最早提出来的。

    是诸葛布他们冒险从美洲那边找到的。

    然后再渭水书院附近的农田里头种植了。

    至于收成如何,他是真的不知道。

    之前虽然偶尔有些人会关心城外种植的几万亩土豆和地瓜,但是更多的人只是把这两个东西当成是一个新奇的普通庄稼。

    哪怕是收成比粟米和稻谷要高一些,也高不到哪里去。

    “岑尚书,你就放心吧,陛下都如此有信心,我们需要担心什么?

    当初诸葛布他们把土豆和地瓜葱美洲带回来的时候,也是亲眼见证过这些东西在美洲那边是非常高产的。

    虽然不排除会有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存在,但是看这些苗的长相来看,土豆和地瓜应该都长得很不错。

    并且这一次是渭水书院农学院的学员亲自在盯着,出不来什么乱子的。”

    马周对于等会的秋收仪式充满了信心。

    在他看来,李承宗同意自己如此举办秋收仪式,其实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土豆和地瓜如此受到陛下信任,他没有理由怀疑李承宗说过的话。

    毕竟不管是什么情况,很快大家就能亲眼看到土豆和地瓜的收成了。

    “希望如此,长安城中可是有不少人等着看我们的笑话呢。”

    “别说这一次有信心达到亩产千斤,哪怕是没有千斤,有个几百斤,对大唐来说也是意义非凡了。

    他们能够看什么笑话?”

    马周可是铁杆的帝党,心中只有李承宗。

    其他勋贵世家,他都没有放在眼中。

    “说的也是,只要土豆和地瓜的产量比稻谷和粟米要高一些,今天就不至于收不了场。”

    ……

    “苏我使臣,您说这土豆和地瓜,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在渭水书院试验田的尽头,苏我人间和近卫三郎也挤在人群之中,想要一睹土豆和地瓜挖掘的风采。

    今天的这个活动,在《大唐报》上面是有报道的。

    这种情况下,各路人马自然是纷纷的来到了试验田附近。

    几万亩的试验田,足够容纳几万名吃瓜群众了。

    “听说这一块的试验田都是渭水书院农学院的天之骄子们亲自负责种植的,新军还安排了一队人马护卫这一片试验田。

    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的看出来大唐皇帝陛下对它们的重视。

    听那些出海回来的船员在报纸上发表的观点,这些土豆和地瓜的产量虽然不见得有亩产万斤那么夸张,但是比一般的粮食要高不少,这基本上是确定的。

    如果真的有亩产千斤,那就更加夸张了。

    将来我们倭国要是也能让百姓去种植土豆和地瓜,那么普通百姓就不至于饿肚子了。”

    苏我人见倒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纨绔子弟。

    作为苏我家族的佼佼者,苏我人见的见识其实非常不凡的。

    奈何有些东西,不是你的见识如何就能决定的。

    你生在倭国了,那么倭国很多的东西,就不是你立马能够改变的。

    “这些土豆和地瓜的种子,就连唐人自己都是很难买到的。

    甚至根本就没有对外售卖的。

    听说这些土豆和地瓜,到时候要优先作为边疆移民点的种植种子。

    这要是真的产量那么高,那么大唐在边疆屯民的方案,基本上就成功了。”

    近卫三郎说到这话的时候,心情是有点复杂的。

    一方面,他是希望大唐能够强大一点。

    毕竟这是自己新认的老大,肯定是实力越是强大越好了。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有点希望大唐还是不要那么强大了。

    要不然倭国那边根本就顶不住。

    单单难波津那边一点点唐人,就已经让倭国人见识到了厉害了。

    各种借种的事情,层出不穷。

    估计出成一本书都写不下了。

    “嗯,土豆和地瓜都是优先给到边疆的移民点,我估计今年关中地区能够扩大种植的面积应该是非常有限的。”

    “既然如此,那我们想要拿到种子就更加难了。

    不过我们也要想好办法,提前跟人家联系上。

    要不然到时候想要寻找下手机会都找不到。”

    苏我人见很快就有了决定。

    跟他在一起的其他国家的使臣队伍,抱着的心态也都差不多。

    大唐需要高产的粮食,他们比大唐更加的需要。

    ……

    “阿耶,看来这一次你没有陪着太上皇周游大唐,算是作对了选择。

    要不然就没有办法见识到土豆和地瓜秋收的盛大场景了。”

    今天,萧瑀跟萧锐也是跟着过来了。

    甚至可以说说长安城有头有脸的人物,只要还在长安城的,今天基本上都过来了。

    “这个土豆和地瓜的产量,只要突破亩产五百斤,陛下的皇位就算是彻底的稳固了。

    哪怕是还有一些人不死心,也没有办法作乱了。”

    萧瑀看的很透。

    对于土豆和地瓜的影响力,他也看的很清楚。

    在封建时代,粮食就是一切。

    粮食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哪一个国家,情况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提现的形式会有所不同而已。

    “听说这土豆和地瓜不怎么挑地方,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不仅仅意味着大唐多了两种高产粮食了。

    更多的意味着我们大唐可以耕地的面积大大扩展了。

    这两个因子一联合,爆发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萧锐的心情也很是复杂。

    “如今陛下是越来越强势了,当初太原郡王府的那些人马也都成长起来,开始掌控朝廷的核心部门。

    锐儿,今后你们做事,务必不要那么的嚣张。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阿耶我时不时的跟陛下顶嘴,不会怎么样。

    甚至还能让陛下更加重视我们萧家。

    但是你们这些后辈,务必对陛下恭恭敬敬,不要给家族惹祸。”

    人老成精。

    萧瑀的政治敏感性还是非常高的。

    对于朝中的情况,他也算是看的比较清楚。

    这可不是大家逞能的时候。

    要不然就当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了。

    “阿耶,陛下如今才十几岁,虽然雄才大略,但是应该还是需要依靠我等世家大族吧?”

    萧锐有点不以为然的说道。

    “你知道什么!正因为陛下还年轻,更加在意这些东西。”

    萧瑀狠狠的瞪了萧锐一眼,显然对他说的话很不满。

    “阿耶,陛下既然如此重视土豆和地瓜的种植,种植土豆和地瓜对我们家族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那我们是不是也在江南地区推动一下土豆和地瓜的种植?”

    “你想的倒是美!不管等会土豆和地瓜的产量如何,这些东西都是要优先供应给边疆地区的移民点的。

    你现在跟陛下提出要在江南地区推广,这不是在帮助陛下。

    陛下反过来会觉得我们想要占便宜。”

    萧瑀这么一说,萧锐张了张口,居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没办法,现在的土豆和地瓜种子就是那么的受欢迎。

    ……

    “大郎,今天的仪式搞的那么大,可千万不能搞砸了。”

    郑观音平时深居简出,很少出现在大臣面前。

    不过今天这个很重要的活动,李承宗还是把她一起带上了。

    “阿娘,今天的活动看起来声势浩大,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看看土豆和地瓜的产量而已。

    虽然我们没有单独提前挖掘几亩地确认产量,但是根据渭水书院农学院的研究,这些东西的产量低不了。”

    作为负责土豆和地瓜种植的渭水书院农学院,自然不可能什么都没有做。

    他们虽然没有提前开挖,但是研究过程之中,需要不断的确认一些土豆和地瓜的生长情况。

    所以其实他们是已经对每一株土豆和地瓜的产量有一个测算。

    一亩地大概有多少株地瓜和土豆,这是不挖开来也能看出来的东西。

    再结合每一株的产量,一亩地的大概产量,自然也就测算出来了。

    虽然这个测算可能会有比较大的偏差,但是不管如何偏,大体的数量级是不会错的。

    很显然,目前李承宗收到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让礼部和民部把仪式搞的那么大。

    只要成功了,到时候可以节约大量的推广费用。

    历史上,土豆和地瓜进入到华夏之后,过来很长时间才得到大规模的推广。

    不是它们不好,而是大家对它们不理解。

    普通百姓的信息是非常落后的。

    哪怕是道听途说了一些消息,他们也不敢轻易的种植。

    毕竟土地就那么一点点,如果拿出来种植了土豆和地瓜,就没有办法种植其他粮食。

    而对于一年到头就指望着地里面的那点收成生活的农户来说,这要是粮食没有了,希望就没有了。

    这么一来,任何新式庄稼想要让他们接受,都是非常困难的。

    无形之中,这大大的加大了土豆和地瓜普及的速度。

    这一世,李承宗自然是不希望再出现这样子的情况了。

    可有些东西,单靠宣传是没有用的。

    最关键的还是要让大家自己主动的提出来,自己主动的去找种子。

    这么一来,效果肯定会更好。

    初期的时候,李承宗也没有指望着普通百姓能够加入到这个种植之中。

    让勋贵世家以及移民点的百姓们去种植,然后再进一步的吸引其他人种植,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你有信心就好,可千万别把好事搞成坏事了。”

    郑观音再次叮嘱了一下,便没有再说什么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她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

    仪式感这个东西,说重要很很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不过身在大唐,仪式感肯定是什么时候都不缺的。

    岑文本在临时搭建的一个小舞台上声情并茂的表演了一番之后,李承宗便正式的宣布开挖了。

    种植地瓜和土豆的地面已经被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每一块都是一亩地。

    为了让大家充分的见识到每一亩地的实际产量,避免大家产生疑问,觉得这些地是不是专门选出来的。

    所以民部同时安排了上百波人去同时挖掘。

    那场面,颇为壮观。

    不过,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

    “大郎,这一株土豆下面就有六七个鸡蛋大小的土豆,算起来怎么也有一斤多了吧?”

    开始挖掘之后,郑观音也坐不住了。

    只见她跟着李承宗来到了田垄边,亲自下地挖了一株土豆。

    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那一颗颗土豆出现在自己面前,到时候各种产量统计上来,她心中就再也没有什么疑问了。

    “阿娘,估计不止呢!这一株土豆下面,多的有两斤多。哪怕是一些长得不是那么好的,也有一斤。

    一亩地下来,亩产千斤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

    虽然这个年代的土豆产量跟后世的没有办法相比。

    甚至连后世一半的产量都达不到。

    但是对于习惯了亩产一两百斤的大唐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了。

    “大郎,有土豆和地瓜,我大唐可就真的可以超越历朝历代,成为彻底解决百姓吃饭问题的朝代了。

    你阿耶在天之灵,也能瞑目了。”

    郑观音对李建成还是颇有感情的。

    虽然他们是政治婚姻,但是李建成这个人对待自己的媳妇,还是比较不错的。

    小书亭

    毕竟郑观音也是荥阳郑氏的嫡女,不仅身份高贵,长得更是不差。

    “阿娘,这只是一个开始,您就拭目以待,我大唐的变化,会越来越大的。

    有朝一日,我要让所有的百姓都有饭吃,有肉吃,有衣穿。”

    借着这个机会,李承宗也算是立下了一个FLAG。


  http://www.ikan110.cn/txt/158996/464786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