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第三十四章 旱情蔓延
整个三月,大同都在忙碌之中。无数田间地头都能看见正在春耕的男女老少。
周梦臣与杨继盛骑着马,在一行人簇拥下,信马由缰的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杨继盛脸色殊无笑意。说道:“周兄,今年不好过。今天开春以来。没有一场雨,去年冬天,也不是多冷的。少有雨雪。今年旱情已经初现了。甚至我打听过山西,陕西的情况。恐怕今年北方夏粮要少不少。”
周梦臣听了,看着田边的小渠,根本没有多少水。内心之中悠悠一叹。
“三年丰,三年歉,六年一小灾,十二年一大灾。”周梦臣悠悠一叹,说道:“老天爷够照顾我了。如果嘉靖三十年就有一场大灾,大同会成什么样子,总就是不好说的。好在而今我们还有一些余力,来赈灾了。”
杨继盛说道:“周兄,不好办啊。今年好些河都干涸了。大同附近的屯田,能够浇水的田地,范围急速缩小。我估计不过超过五万顷。今年虽然开垦了很多土地。但是产量估计不如去年,甚至一个不好,局面更难收拾-----”
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杨兄的意思我知道。不就是想在屯田上下功夫吗?”
周梦臣要确定了今后几年大同发展的总计划。这一件事情或许,会给别人保密。但是不可能给杨继盛保密。毕竟杨继盛是他的得力助手,甚至可以说是左膀右臂。
只是两人之间在未来的计划上有一些分歧。
最大的分歧,就是对于农业的投入。
周梦臣心中很清楚。大同农业先天受限制。真要说起来,大同所有的地方都是雁门关外,在宋代都是属于塞外,因为维度的关系,在农业生产之上,并不占优势。
甚至真要说起来,桑干河两岸,要比大同这里更适合粮食生产。
周梦臣并没有想在粮食生产上投入太多的资源。
但是杨继盛却不一样。杨继盛是一个好官。传统意义上的好官,出身寒门,读书之前。放过牛,下过地,深知民间疾苦,清廉自守。这与周梦臣大有不同。周梦臣的清廉自守。建立周梦臣自己万贯家财上。周梦臣数万两银子的家私。放在现代,最少一个亿万富翁。虽然与真正的大佬不能比。但是周梦臣只要不想委屈了自己。一般的吃穿用度,还是可以保证的。
但是杨继盛却不一样了。
杨继盛真是靠俸禄活着。身着布衣,一身最好的衣服,就是官服。这一身官服,还是周梦臣以朝廷配置下发的。如果让杨继盛自己买,是决计不会自己买的。所以,杨继盛几乎在任何场合都穿官服。
无他,除却官服之外,都是一些粗布衣裳。虽然不能说衣不蔽体。但是出门见人的话,有失朝廷体面。
周梦臣不是想给杨继盛一些资助。但是杨继盛断然拒绝。觉得自己不正,何以正人。一边压制下面的官员,自己却不靠俸禄生活,如果让下面的人清廉自守。他要让大同上下都知道。朝廷俸禄是低了一些。但是还是能够养一家数口的。俸禄低,不是贪赃枉法的借口。
周梦臣也无可奈何。
要给杨继盛加俸禄,就要给整个大同上下官吏都增加俸禄。这并不是现在周梦臣能负担得起的。不要看,周梦臣手中大概有五十几万两的银子。看似很多。但是真要投入大同的建设之中。却未必够。
更不要说增加大同官吏的收入了。
只能等之后大同发展得更好。或许可以增加一点。
在杨继盛这个传统好官心中。民以食为天,百业以农为主。一切的一切都以粮食生产为重。所以周梦臣一些举措,杨继盛不同意。这一次他领周梦臣出来,未必没有劝说的意思。
杨继盛说道:“正是,大同百姓有百万之众,而今通关以来,有不少百姓从山西河北而来,今后恐怕越来越多。仅仅是这些一年最少要三百万石粮食,这是最少的了。再加上牲口,还有其他的用途,可以说也是周兄大开杀戒,大举屯田之后,大同才算是自给自足了。”
“而今万事以此为重,鞑子绝不可信任。一旦关内大饥。难道没有不肖之徒,引鞑子南下。倒是周兄辛苦的一切,都要付之东流了。”
周梦臣说道:“我知道,但是大同天然条件在这里。不客气地说,在大同修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甚至干脆截断桑干河。不许一滴水下流。能缓解大同的旱情。但是这需要多钱?没有二百万两,想都不要想了。而今我咬着牙才有这五十万两。这是仅有的本钱。万万不可投入水利之中。不知道多少年才能回本。”
杨继盛说道:“回本?天下以民为本,周兄,这也是你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何言回本?”
周梦臣一时间无言。
的确一些工程,是注定无法回本的。但这是政府应该做的。这些观念,周梦臣也给杨继盛讨论过。
只是,甚至可以说,周梦臣从晋商那里弄来的五十万两,也不能说是大同镇的,不过是保证金。如果这些晋商不准备做边贸生意了。按周梦臣自己定下的章程。是要退还的。
当然了,也有新加入的玩家。自然会弥补这个保证金。
几乎等同于大同镇自己的资金了。
周梦臣其实不是没有想过水利工程,他计算过,如果想要缓解大同周边的旱情,最好的办法,是在御河上修建一道拦河坝。在御河上找地方修建一处水库。这个工艺虽然不能说太成熟。但是在潘季驯与徐杲两人联手之下,这种水泥坝的技术,已经差不多够用了。
如果用在南方,自然是万万不可。但是在大同这里却未必不行。无他。北方河流与南方河流水量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
周梦臣苦笑说道:“杨兄,不是不通实务的人,何必出言相激?你知道我想做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五十万两,是我唯一一把米。洒在这里,今后数年,我从什么地方搞第二把米啊?”
“事有轻重缓急。”
杨继盛说道:“是有轻重缓急。不错。周兄,你难免没有想过,今年大同如果绝收,会怎么样吗?”
周梦臣微微一愣,说道:“不至于吧?”
杨继盛说道:“我也知道想。但是周兄到底是官宦人家,从小住在武昌城中。大概见过最惨的不过路倒而已,但是我见过,大旱绝收的情况,不是我跟你争这一件事情,而今大同屯田为什么屡兴屡败,是前面的大同官僚都不如你我?显然不是的。大同实在是太缺水了,我觉得大同一些地方,甚至远远不如丰州滩。丰州滩好歹还靠着黄河?我们这里有什么?”
“桑干河水流太少了。”
“你也说前两年两个平年,是老天爷开眼了。但是老天爷不会一直开眼的。一旦一场大灾,大同该怎么办?”
周梦臣陷入沉思之中。
不用杨继盛说,周梦臣其实也知道,他开垦的所谓荒地,其实都是原来耕地抛荒了。所以开垦的速度才能这么快。真要是生地,开垦成熟地,非要数年不可。
而大同屯田不行。固然有外患。也有在任官员贪得无厌。暴虐下民。但是周梦臣也不得不承认。这也有自然条件的原因,大明官僚在内地的表现未必好过边地,那么为什么内地逃荒就没有这里那么严重?
http://www.ikan110.cn/txt/139568/4192617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