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病卒五丈原。
刘禅将他前世知道的三国历史,完完整整的给诸葛亮讲述了一遍,听得诸葛亮那是一愣一愣的。
若是刘禅所言是真,此刻他的坟头草都得有一尺多高了。
只是——
直到现在,他只出过一次祁山, 所以对于后面的历史,诸葛亮也无法去验证,因为天子的突然兵出子午谷,导致大汉一战就占据了关中之地,改变了天下大势。
这个故事,有些神奇。
“陛下!”诸葛叹息问道:“陛下为何不早些告诉老臣?”
听完刘禅讲述的故事, 他是深信不疑的,只是疑惑刘禅为何直到现在才将这个故事告诉他。
“哈哈哈!”刘禅闻言笑道:“相父,若是朕醒来之后,就将这事告诉相父,相父能信否?”
诸葛亮没有回答,却是轻摇羽扇微微一笑。
他当然不会相信,若是刘禅刚刚苏醒,就将这事儿告诉他,他只会当着刘禅是睡糊涂了,在跟他说胡话。
但是现在不同,虽然他没有经历过六出祁山,也不知道后来姜维的九伐中原,不过他经历了一出祁山啊。
特别是对于马谡丢失街亭,最后挥泪斩马谡。
虽然现在这件事并未发生过。
但是,诸葛亮仔细琢磨了一下当时的战局,那次他突然出兵祁山,本身就是想要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也是如此,他刚到祁山不久,陇右五郡就有三郡降汉, 至于剩下的两个郡,只要给他一定的时间,他自然是可以将其纳入大汉的版图。
只是因为后来得知刘禅出奇兵走了子午道,他不得已只能放弃原来的计划,转而孤注一掷率军进入关中救援刘禅,不想最后却因为刘禅的冒险,让大汉先占关中,后得凉州。
这可不是他一开始的计划,原本他的计划是稳扎稳打,先夺取陇右诸郡切断曹魏与凉州的联系,汉军则趁机攻占凉州。
若是大汉占据益州,凉州,陇右这一大片疆域。
然后在经营几年凉州,让大汉拥有一定数量的骑兵,等到中原发生动乱,大汉即可从陇右、汉中兵分两路进攻关中,一旦大汉占据关中,大汉也就有了与曹魏一争天下的资本。
这也是那时候的大汉,看上去最佳的选择。
后来事实也证明,这个策略是正确的, 大汉只要占据益雍凉三州, 天下格局立马就会发生改变。
只是, 不是通过他的计划来完成的。
还有就是,诸葛亮为何对刘禅的故事深信不疑,原因很简单。
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出征之前,确实想过要给好友马良之弟马谡一些建功立业的机会。
若是按照刘禅所言,汉军占据陇右三郡,他确实会选择选一路兵马去阻挡曹魏援军,不出意外的话,他真的会派马谡去。
而且,按照当时的战况,汉军占据三郡,曹魏必然调派兵马过来阻击,所以刘禅所说的,一定意义上,它是成立的。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些年刘禅做出来的各种新奇的武器,如三弓床弩,水泥,精盐提炼,还有前不久弄出来的炸药等等。
这些若是存在于古籍,人们不可能完全将它们遗失,毕竟这些都是十分先进的事物,人们怎么可能弃之不用?
“陛下!”
诸葛亮快速将这些消化后,笑着说道:“陛下有此奇遇,看来是上天眷顾大汉,要让陛下重塑大汉天下。”
“嗯!”刘禅点了点头。
诸葛亮是有些激动的,这事儿他并没有觉得不好,反而觉得这是上天的眷顾,同时对于刘禅,更是高看一眼。
毕竟若是按照刘禅所谓的历史记载,大汉王朝经过他十几年的努力,还有姜维的努力,最终大汉王朝,也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可是现在不同了,天子得遇奇遇,获得了先知能力,而且还因为这份奇遇,让大汉拥有了现在这番盛况。
大汉,复兴有望矣。
“陛下!”诸葛亮又说道:“以陛下之意,我大汉接下来该当如何?”
刘禅知道历史的发展,而且还拥有两千年后的知识,那接下来大汉该如何发展,他想听听刘禅的意见。
“嗯!”刘禅顿了顿,经过这十几年的帝王生涯,而且大汉也因为他这个穿越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对于未来他当然早就有过谋划。
“朕以为...厉兵秣马...”刘禅肯定的说道:“等到时机成熟,率王师一统天下。”
“需要多久?”诸葛亮问。
“十年!”刘禅肯定的道:“只需再给朕十年,朕必定能够挥师中原,扫灭吴魏,一统大汉之天下。”
这些年刘禅的改变,诸葛亮自然是看在眼里,他早就不再是当年那个柔善的阿斗,如今的他,上马能够征伐天下,下马也能够治国理政。
十年——
诸葛亮认可刘禅的这个时间表,现在大汉虽然已经变得足够强大,若是现在就想挥师中原,虽然大汉现在也有这个能力,不过也会让大汉承受巨大的压力。
没等诸葛亮开口,刘禅又说道:“未来十年,大汉需要改革吏治,大力发展生产增强国力,同时打造更加强大的先进武器装备,如此十年后,我大汉可以一战而定天下。”
昨日晚上,刘禅决定摊牌,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皇后张鸯,那是他老婆,足够让他信任,朝臣方面,最让他信任的人,自然是诸葛亮。
所以,他只向他们二人摊牌,将自己的奇遇告诉了他们俩人。
至于张鸯,主要也是满足一下她的好奇心,同时也免得她没事就好奇追问。
至于诸葛亮,他是大汉的丞相,即便是现在,刘禅依然离不开他,需要他帮着处理一些军国大事。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历史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对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忠臣。
但是,刘禅也不傻。
历史记载,不一定完全可信。
毕竟历史上的蜀汉,本身就是三国当中最弱的一方,即使诸葛亮有别的想法,他也需要等到蜀汉强大之后才有可能。
他那么聪明的人,总不会在自己本身就不算强大的时候,还搞什么窝里斗吧,所以在蜀汉强大之前,他需要想尽一切办法,将蜀汉的所有力量团结起来。
但是,若是最后蜀汉成功了。
他还会一如既往乎?
这个刘禅也不敢确定,毕竟历史上功高震主的例子,不要太多好吗?历代君王最后忌惮的,也是这种大臣。
但是现在,刘禅是真的不担心了。
原因无他。
大汉迁都长安之后,现在大汉的实力,已经是三国当中的大哥大,再也不是历史上那个需要不断北伐,来让自己苟延残喘的蜀汉小朝廷。
即使现在大汉不对外扩张,曹魏、东吴,即使联合起来,想要撼动大汉,也是没有那么容易的。
可是,诸葛亮依然如故。
后世有些人说,蜀汉时,诸葛亮权倾朝野独掌大权,架空了小皇帝刘禅。
刘禅刚来这个时代的时候,大汉的军国大事,确实也是完全由诸葛亮说了算的,但是后来迁都长安,占据凉州之后,诸葛亮却慢慢开始放权。
特别是徐庶重回大汉之后,诸葛亮立马就将内政交予徐庶,而他则主官军事,大汉就出现了军政分离。
若是他真如后世一些人的评论,诸葛亮就是一个擅权的权臣,他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权力。
而且,到了后来,他也开始逐渐归政于刘禅。
如今的大汉,刘禅不在是历史上的阿斗,朝政之事,也不再是诸葛亮说了算,只是刘禅更愿意听从他的意见而已。
所以综上所述,诸葛亮不是擅权贪权,而是历史上的蜀汉,朝中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才让他还不敢轻易放权,因为将权利下放给一些能力不足的人身上,只能适得其反。
最后,他也是因为一个人担负起整个大汉王朝重任,才让他仅仅五十多岁,就被累死在五丈原。
所以,诸葛亮是忠臣,绝对的忠臣。
未来大汉是要一统天下的,但是现在大汉却还有更多问题需要解决,刘禅还需要得到诸葛亮的大力支持,所以他才决定向诸葛亮摊牌。
谷齬
“陛下!”诸葛亮笑容满面的道:“您说吧,接下来需要老臣做些什么,老臣万死不辞。”
复兴汉室,恢复中原,这是诸葛亮一生的夙愿,如今大汉局势一片大好,现在又知道皇帝的奇遇,他自然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大汉一统天下的时候。
刘禅就等诸葛亮的这句话,不过却并未先做安排,反而故意问道:“相父,以您之见,我大汉现在可有症疾难患?”
“???”
诸葛亮愣住了,他并未想这个问题,至少这会儿他没有想。
今天听了刘禅的这番神奇故事,他只想着通过他的努力,再加上天子的先进知识,然后厉兵秣马,最后带领汉军挥师中原。
“政体!”刘禅脱口而出。
“???”诸葛亮又是一愣,他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于是追问道:“请陛下明示!~”
刘禅顿了顿,叹息一声道:“我大汉现在实力在魏吴两国之上,但是内在症疾依然明显。”
“与魏吴相同,我大汉现在也是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
“嗯!”诸葛亮点头。
“根据朕在未来看过的史料;”刘禅道:“历史上,最后结束三国纷争的是司马懿之孙司马炎,司马炎建立了东晋,但是东晋却并未维系多久,先是八王之乱,然后又是五胡乱华,最终导致天下大乱。”
“而这些,却也与世家大族实力太强有关。”刘禅确定的道。
虽然刘禅不是史学家,对于历史也是看资料,听人讲述了解,但是对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还是了解了一些。
晋朝的快速衰退,就是与世家大族强势有关,这些年其实刘禅一直在琢磨这个事情。
“现在必须开始改变,慢慢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
“如何削弱?”诸葛亮问道。
对于世家大族的威胁,诸葛亮自然也是知道的,当然,他本身也是世家大族,他就是出自琅邪葛氏。
但现在不同,他是大汉王朝的丞相,他的夙愿是兴复汉室。
而这些世家大族,却是潜在的威胁。
“提高底层百姓的地位!”刘禅说道:“朝廷增加底层百姓的势力,让他们获得上升的通道,久而久之,世家大族的势力自然就会被削弱。”
“科举?”诸葛亮愣了一下问道。
“正是!”刘禅点头道:“根据朕看过的史料,后世解决世家大族隐患,也是通过科举制度,逐渐稀释掉了世家大族在朝廷的影响力。”
刘禅说完这话,诸葛亮沉思良久,关于科举的事情,早在数年之前刘禅就提出来过,后来徐庶也认可这个政策,他也觉得大汉需要削弱氏族的势力。
只是防止氏族反弹,经过商议,他们决定缓步推行,并未一蹴而就。
半晌之后,诸葛亮眉头舒展,淡淡的说道:“那就依照陛下之意,提前开始科举制度,完善朝廷体制。”
既然几百年的君王,选择用科举制度削弱氏族,而且效果也非常的明显,那大汉为何不提前采取呢?
“多谢相父!”刘禅点头道谢。
...
大汉兴汉元年(公元240年)五月八日。
长安——
这段时间,长安十分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不断涌入长安城。
他们到长安的目的,只有一个。
科考——
这是去年朝廷就已经定下的事情,今年大汉王王朝要举办第一届科举考试,任何愿意为大汉王朝效力的人,都可以参加这次科举考试。
至于科举考试会如何考,他们并不知道,但是朝廷已经明示天下,一旦通过科举考试,朝廷就会委以官职。
大汉王朝说话还是算话的,因为在此之前,大汉每三年就会举办一次武举考试,通过武举考核的人,就能成为大汉王朝的将军。
现在大汉的军中,就有不少将领是通过武举当上将军的。
要是换作以前,你想要当将军,要么你家在军中有人,通过推荐,朝廷委任你当一个小校,然后通过军功,逐步晋升。
现在不同了,只有你有能力,可以去参加武举考核,就能成为将领,每一届的武举前三,都会被皇帝钦点为校尉。
校尉虽然算不上顶层将军,但也是中层将领。
因为这个武举制度,让大汉增加了不少实力不错的武将,比如第一届武举榜眼田牧田厚义,就是通过武举考试被封为护军校尉,然后进入大汉军中效力。
经过这几年大汉不断的南征北战,在晋中之战结束之后,田牧已经晋升到了偏将军。
科举——
不用琢磨,这自然是与武举相同的,只是科举是文人的考试,所以当朝廷的诏令下发不久,全国各地的学子,就开始准备,等着此番的科考。
...
晌午刚过。
御史大夫徐庶,走进宣室殿。
“微臣参见陛下!”
“徐爱卿免礼!”刘禅微微抬手,等到徐庶坐下之后,刘禅才问道:“怎么样,有多少人参加科考?”
科举考试,这是大汉第一次举办,虽然此前武举考试,经过十来年的举办,现在已经逐渐规范。
但是,科举可是头一回。
而且,这次科举考试,相比起武举,还是有些不同。
首先就是,武举考试,先得通过县试,郡试,然后是京试,最后是殿试。
通过层层选拔,最后进入殿试,才算是成功。
其实科举也可以如此,只是眼下的大汉,能够参加科考的人,其实还是以氏族子弟为主,虽然刘禅前两年就让张绍,在蜀中开办了不少的官办书院。
但是,这些书院的孩子,这才读书两三年,让他们现在参加科考,该如何考?
而且他们很多人年龄还太小,按照入学最小年龄六岁来算,书院到今年也才推行三年。
也就是说,年龄最小的书院学子,现在才九岁。
九岁的孩童参加科考?
闹呢?
原本刘禅是打算再等几年,等这批孩子年龄再大一些,然后才开始举行科举考试。
但是,就是眼前这个老头,徐庶。
去年天花病疫结束时,徐庶就提出要举办科考,理由是大汉现在疆域扩大了,需要一些人才去管理这些郡县。
后来他也私下对刘禅讲过原因。
科举是为了让平民百姓,通过科考逐渐进入官场,从而逐渐稀释朝廷的世家大族势力。
但是,如果等到那帮孩子可以参考时,一定意义上,会压缩世家大族的利益,倒不如先举办几届,让这些世家子弟先尝尝甜头,然后等到那些平民子弟成年后,这些通过科考进入朝廷的氏族子弟,他们也没有理由反对科举。
徐庶啊,徐庶,就是老谋深算。
“回陛下!”徐庶满意的道:“今年是我大汉的第一届科举,虽然报名参考的人数并不多,一共只有八百六十五人。”
“八百多人?”刘禅闻言抢话说道:“不少了,朕原以为第一次参加科举的人数,不会超过五百人。”
徐庶本来有些担心的,想着八百多人参考,皇帝会不会失落,可不想刘禅不但没有失落,反而还有些兴奋。
这让徐庶长舒一口气,而这时刘禅又问道:“考生们可都已经来到长安?何时开考?”
......
......
http://www.ikan110.cn/txt/162918/453591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