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新概念“登月舱”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大脸猫脸大字数:4482更新时间:22/11/04 15:14:46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我原先只听说长征九号有多么多么大,不过一直没什么准确概念,现在依然没有准确的概念,但我大概能知道它有多大了。”

    “是啊,一辆光芯级火箭的运输车就占了四个车道,而这条路最多只有四车道,要是当初只修了个三车道,车队根本就过不去。”

    “其实三车道也能过,但最起码得把道路两边的树给砍了。”

    “啊哈哈,那砍的可不是一两棵,而是从港口到发射场的一整条路的树。”

    “不得了,那得赞美四车道。”

    “估计之前的道路设计人员也没想到会这样,长征九号这样的镇国利器竟然提前了这么多年就出现了。”

    “别说之前的道路设计人员了,连我都没想到,科技发展太快了!”

    “是啊,原先说长征九号都感觉好久远才会出来,没想到一两年的功夫就造出来了。”

    “哈哈,现在压力来到了场地建设这边,我家距离滨海发射场不远,天天能看到那边的工地进度。”

    “咦,真巧啊,我家这边也能看到新发射位的建造。”

    “你们住一起?还是不得拜的街坊?”

    “哎,到发射场了,到发射场了……”

    这次从码头到发射场的火箭转移是官方全程直播的,没办法,哪怕官方不直播,这么大的阵仗,民间人士肯定也会举着手机直播,还不如官方自己搞一搞。

    而且这次造火箭用的技术相当先进,先进到以前的一些测试环节都没用了,比如测试线缆和接头是否通畅的环节根本用不上。

    因为它就没有线缆。

    加上制造过程中的新技术加持,各方面的数据监测严密的一批,还有人工智能参与计算数据,其实很多测试都可以省掉。

    但繁星这边为了一次成功,还是严谨的开了一个会,觉得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实机测试。

    等运输火箭零件的车队进入了发射场,直播就结束了,不过不要紧,宁叔精心制作的视频出现了。

    繁星国内之前有关航天的宣传都比较保守,后来还是宁叔的号“逐梦空天”出来之后,有关航天的宣传才一点一点开放起来。

    他先是用电视制作设备拍摄了高清的长征五号火箭转运视频,然后又进入发射塔里近距离拍摄了站在移动发射台上的长征五号,最后还拍摄了长征五号发射之后的移动发射台。

    这一个三连拍,直接奠定了他“国内航天领域拍摄第一人”的名头,就像被誉为“军迷天花板”的杰哥一样。

    后来各种航天信息的“在现场”,也证实了宁叔的牌面。

    而这次他带来的视频同样重磅,长征九号的零件之前就看过了,这次就不看了。

    虽说这次更完善一点,但依旧是零件,这玩意还是等组装完成之后再看吧。

    这次就看看这次首飞的“乘客”们。

    自由联邦那边SLS火箭的乘客已经知道了,就是猎户座飞船,还有一些合作机构的微型卫星。

    虽然有些合作机构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有即时运送到发射场,但还是有几个合作机构的微型卫星装了上去。

    但长征九号的首发乘客不一般,有两个大家伙和一些微型卫星。

    其中一个大家伙自不必说,就是之前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了。

    当初飞船只是测试了一次,这次算是定型了,但也要再测试一次,因为火箭第二次发射就要带宇航员了。

    相比老一代的神舟飞船,新飞船可以飞得更远,不仅能运送航天员往返离地球近400公里的空间站,还能实现38万公里外的载人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

    而且在新一代飞船与神舟飞船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相补充,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个性化选择。

    比如新飞船一次可以往空间站内运送7名宇航员,但平时是用不着这么大的运力的,所以依旧可以使用老飞船只运送3名宇航员。

    如果说神舟飞船解决的是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地面的难题,那么新一代飞船解决的就是如何更安全、更舒适、更智能、更经济地进入太空,开展更远距离深空探测的难题。

    它不仅能载人,还能从事货运,是一型“客货两用”飞船。

    目前繁星唯一一型货运飞船是天舟一号,但天舟飞船不能发空间站的货物重新运回地面,只能在大气层里烧掉,而新一代飞船凭借着完善的隔热技术,能够从近地空间站下行运输货物。

    其实神舟飞船也能往下运东西,只是它的内部空间太小了,所以是能运,但只能运一点点。

    新一代载人飞船个头很大,近9米长,最大直径约4.5米,最大发射质量超过20吨,空间相当大。

    当然,9米是包括燃料舱和推进器的,单纯的倒锥形返回舱只有差不多一半的高度,减掉各种防护层,宇航员能完全在里边站立。

    返回舱是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家”,技术人员采用宜居设计理念,利用新一代载人飞船舱内空间大的优势,在舱内装饰、设备布局、人机交互界面、整船载人环境设计等方面颇下功夫。

    在返回舱内设置了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以及独立卫生区。

    而且舱内还配置了生活娱乐大屏,供航天员休闲娱乐,穿戴式显示仪表可以让航天员时刻了解新飞船的健康状况。

    为了降低进入太空的成本,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返回舱未来可重复使用。

    返回舱外包覆了新型轻质防热结构,执行完任务后,只需更换轻质防热结构,经过规范严格的检测,就可以再次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为了实现多功能使用,设计人员还像“搭积木”一样,通过使用相同返回舱,配置不同的服务舱模块的方式,让新飞船不仅可以去近地空间站,在返回舱不变的情况下,更换动力更强劲的服务舱后,还能到月球甚至更远的深空。

    不光整船可以模块化,返回舱也实行模块化设计。

    新一代载人飞船还可以根据任务需求,从“太空巴士”变为“太空货车”。

    载人运输时配置环控生保、座椅、仪表、手控操作等设备,载货运输时就配置货架、货包。

    从各个方面的数据来说,新载人飞船都是跟自由联邦猎户座飞船一个级别的“远航”飞船,是地球上目前唯二可以飞月球的载人飞船。

    而长征九号的第二位“大吨位乘客”就厉害了,跟只在月球轨道上转几圈的猎户座飞船和新载人飞船不一样,它是要登陆在月球表面上的。

    几十年前,自由联邦登陆月球表面的设备是登月舱,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其中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高度占一半多。

    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能容纳2名宇航员,宇航员在月表生活的“房间”就是它,高度也占到一半。

    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它由宇航员“房间”、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

    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电源等设备。

    不过这座宇航员的“房间”非常小,说是房间,其实并不比一个公共厕所隔间大多少,只是一个能容纳2名宇航员的站位,没有供宇航员座的座椅,干什么都是站着。

    而且要包裹住推进剂贮箱,所以它的外形非常“实用”,这里突出一块,那里凹进去一块。

    只不过长征九号运载的这玩意不是登月舱,宇航员也不搭乘它降落到月球表面,因为它不具备在月球表面重新起飞的能力。

    准确的说,它是一座房子。

    真房子,还是一座两层小楼,不是“厕所隔间”。

    月球是非常荒凉的,比地球上的南极还要荒凉,最起码南极还有企鹅,并且穿厚点就能在外边走动,但月球绝对不行,别说没有任何动物了,人类在上边不穿舱外宇航服,很快就死了。

    所以人类在上边的行动完完全全就是开荒,尤其是初期,相当于在一个比南极条件还要恶劣的地方搞科研。

    不仅去的方法费劲,而且还没办法在那边独自存活。

    可偏偏月球又非常重要,南极就在地球上,人类的常规航线根本不经过它,甚至一般人都不会往那边走,但月球的定位却相当于人类走向星空的中转站。

    甚至说“中转站”都说小了,它最起码是一个可以反哺地球且可以给人类飞向深空提供各种方便的巨型基地。

    只要人类能在它上边建立生产基地,那就代表人类有了走向更深星空的资格。

    它具备低重力、无大气层、丰富的矿产和大量的水资源,可以让人类用更为廉价的方式在太空建造各种设施,因为它的入轨条件比地球轻松很多。

    可这些便利都是后期优势,它的前期生存与建设门槛相当高!

    到目前为止,人类别说利用它走向星空了,连开发它、研究它,甚至在上边长时间生存都做不到。

    要开发,先得有人住,可人类也就到过那里几次,每次待很短的时间就匆匆离开了。

    人类到月球就相当于划着独木舟漂洋过海去南极,到了之后发现那里并不适合人类生存,不仅吃的、喝的、用的没有,能遮风挡雨的房子也没有,甚至还遍地毒气,待一会就死。

    自己在上边活不了几天,没设备,也没材料,不可能徒手撸一栋房子,只能无奈的回来。

    如果荒岛上有一座房子,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住处,能遮风挡雨挡毒气,人们就能安心的发展。

    可惜,人类目前只能乘坐独木舟漂洋过海去“南极”,独木舟不可能载一栋房子过去。

    月球这边也是一样,人类已经计划很久了,一直想在上边盖一座前进基地,比如繁星这边已经在规划建造科考站了。

    现在繁星的“嫦娥”计划已经发射到五号了,后边会继续发射六、七、八号。

    其中“嫦娥六号”要到月球的南极地区进行采样返回工作,“嫦娥七号”则将对月球南极地区进行多方面的科学探测,特别是对月球的水分布进行探测,并且它将先于嫦娥六号发射和执行任务。

    而“嫦娥八号”将实施极区的科学探测以及为科研站后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

    这三步走大概要五年之内走完,最后的嫦娥八号就是为繁星与露西亚合作的月球科研站“打前哨”的。

    这个“科考站”的建设大概需要十年时间,像建立一个小城镇一样,要有能源系统、通信导航系统、远程运输系统,还要有天地往返系统、地面支持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

    然后就不是什么职业宇航员去“旅游”了,而是让相关的科学家安安心心的住进去,安心的研究月球上的一切,为之后的大开发做准备。

    只是现在这座“前哨站”一露面,人们就知道繁星的计划又提前了。

    这座“房子”的名字就叫做“前哨站试验舱”,是用来做测试的,试试人类制造的房子能不能在危险的月球上待下去。

    如果可以的话,人类宇航员就可以入住了。

    前哨站试验舱的制造商是实用科技的航天公司,李未来任总设计师,装满满燃料情况下的质量超过30吨,降落之后用完燃料的质量同样超过30吨。

    是的,它的燃料就是用的金属氢,而且还是逆天的液态金属氢。

    为了这“一点点”的燃料,实用科技消耗的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但它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试验舱的直径达到了6米,上边的天阳能板和下边的起落架完全展开之后,高度可以达到8米。

    可宇航员出门的地方却非常低,不用像当初自由联邦的宇航员出入舱要爬一层楼高的楼梯,更不像现在“国家队”登月舱的10米高舱门,甚至是登月版宇宙飞船火箭的30米高舱门。

    这玩意得自带电梯,要不然宇航员根本下不来。

    前哨站只携带了很少的燃料,燃料储箱是环形的,降落引擎也是“凹陷”进去的,加上着陆腿可以进行高低调节,本来效果是为了“找平”,不让前哨站降落到斜坡之后一直歪着。

    但如果前哨站降落的地方比较平坦,那么着陆腿完全可以“趴下来”,让出舱口仅仅距离月表1米高!

    1米高!

    理想状态下,这个高度甚至都不用搞什么楼梯,宇航员出舱的时候可以直接蹦下去,回来的时候可以直接蹦上来。

    因为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人类在这边最好的走路方式就是跳着走,轻轻一跳就能跳过1米高。


  http://www.ikan110.cn/txt/151903/433305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