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共工制造系统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铂玉京字数:2677更新时间:22/11/04 19:21:34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2012年2月1日。

    共工制造系统专项小组成立。

    钟成为组长,组员有赵唯、刘玉柱、周虎、桂彬。

    赵唯就不说了,这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也就是控制程序,不过就比机床的数控程序简单太多了,赵唯表示没有压力。

    刘玉柱则是因为电动轿车项目还没审批下来,这一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过来帮帮忙,也蹭点功劳。

    当然刘玉柱思维敏捷、做事勤奋,对信息化系统也有深入了解,这才是钟成让他进入项目组的主要原因。

    把周虎拉进项目组,就有点钟成的私心了。

    周虎是学工业管理专业的,在发动机事业部曲轴生产车间搞技术支持工作,很难有大的发展。

    在有数的几个朋友中,周虎的思想是和他最接近的,对军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比较认同。

    钟成借着这个项目的机会,就想拉他一把。

    共工系统的后续发展空间非常大,他希望周虎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最后一位成员桂彬,就是发动机事业部行政科的专职电脑管理人员,当初在技术科来帮他安装过电脑。

    共工系统需要大量的网络安装、部署以及电脑硬件方面的工作,钟成也不认识其他电脑硬件方面的人,直接就点了桂彬的将。

    不过,与桂彬谈话后,钟成感觉是捡到宝了。

    桂彬是电子科大电脑硬件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不知什么原因到了红星公司。

    由于专业不对口,成了电脑网络管理人员,在公司“混吃等死”。

    对于钟成提供的机会,周虎和桂彬都非常珍惜,表示一定“肝脑涂地”地配合好工作。

    在机床厂提供的专项小组办公室,钟成向组员们解说了共工系统的详情。

    赵唯听到这个系统的名字,有点恍然大悟。

    “钟成,我才发现你原来还有取名字的嗜好啊!从女娲、神石、仓颉、夸父到现在的共工,你是取名字取上瘾了吧!”

    钟成眨巴了几下眼睛,也发觉了这一点。

    这两年时间,他还真取了不少名字。

    但还远远不够!

    “这才哪到哪,我还怕华夏上古诸神的名字不够我用的!”

    “啊!”

    这话把项目组的人都雷住了,钟成你的心也太大了吧。

    为了不影响机床厂的生产任务,专项小组选定以机床厂的一条齿轮变速箱装配线进行试点。

    齿轮变速箱要用到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是机床的核心总成之一,对机床性能的影响巨大,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最具有代表性。

    钟成已经对共工系统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设计,但还需要具体的制造过程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填充。

    他们先是深入生产现场,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要素。

    首先是各种元器件、零部件等物资的订单执行流程,其中涉及各种单据、相关人员的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

    然后就是物资的出入库管理、生产车间领用后的中间库存管理、半成品的出入库管理、数据如何接入财务成本系统等。

    最后是最复杂的一块,各类元器件、零部件如何上线、如何加工装配、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测量手段和标准、员工的操作,涉及到制造过程中最细节的东西。

    他们就是要把这一切信息全部采集到电脑中来,再通过设定的程序处理后,发回现场指导生产,甚至是让机床自动加工。

    尽最大可能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滞后性和失真。

    共工制造系统也就是工业4.0,其实就是对制造过程的信息流管理,与工业3.0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只是简单的收集信息,还能够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到现场指导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制造。

    专项小组的五个人除了刘玉柱对生产现场不太熟悉,其他几人都是在生产现场摸打滚爬过的,收集现场信息资料完全没问题。

    特别是钟成和赵唯,他们对机床厂的机床设备是太熟悉了,解决了工业4.0中难度最大的机器互联问题。

    就是通过局域网,将所有的机床设备联入网络,采集机床设备运行中的所有参数,由主控服务器中的程序模块进行判定运行状况。

    通过工艺管理模块和生产计划模块向机床设备发出生产命令,机床设备自动开始运行,并反馈执行情况。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生产和柔性化生产。

    现场的工人将从繁重的机床设备操作中解放出来,只干一些测量、机床维护保养等相对轻松的工作。

    当然现场人员的大幅减少是肯定的,但目前机床厂就是产能增加太快、人员严重不足。

    精减现场人员正好符合机床厂目前的需求。

    只用了一周时间,专项小组就完成了现场信息的收集工作。

    项目进入到程序规划设计阶段。

    赵唯开始系统模块的编写,周虎为他提供工作流程方面的咨询,他们两个还需要对现场的所有物资设备进行编码。

    就如同给人编上身份证号码一样,在信息化系统中能够唯一识别,但却比身份证号码的规则复杂了无数倍。

    因为各种机床设备以及其中的元器件之间存在错踪复杂的相互关系,比如一个最简单的滚压工装由上百个部件组成,而其中的一些部件又是由很多的零件组成,在编码规则中必须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是专用的,有些是通用的,还有些是易损件,有些是标准件等等。

    编码规则是钟成制定的,他决定在系统中采用条码管理方式进行物料和设备的管理,由程序、机器代替人工判断,彻底杜绝春节期间发生的那种错装感应器的问题。

    刘玉柱则负责对现场的所有纸质报表单据编写成系统报表单据,这项工作非常繁琐。

    幸好工艺文件、库存数据的系统录入工作有分厂的人员协助完成,不然就更让他们头痛了。

    钟成和桂彬的工作是对共工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网络进行规划,同时也对项目成本进行预算。

    服务器好说,桂彬就能以最低的成本拼装出适用的服务器,几万块钱就够了。

    办公室已经有电脑、网络了,生产现场再配备一些电脑、布上网络也不贵,十几万就搞定。

    机床设备只需要安装网卡、网线,本身的数控系统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和自动执行任务。

    他们算下来,费用最高的反而是他们不太重视的条码读码器。

    在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读码器只要一两百元一把,但那是读取白纸上的一维条码。

    在生产现场用的是二维码(DM码,信息储存量更大),并且是用激光打标机在元器件、零部件上打印出来的,必须使用分辨率更高的工业读码器,有手持移动式的,还是固定式的。

    手持工业读码器价格都在四五千元以上,固定式工业读码器甚至要上万元一个。

    一条齿轮变速箱装配线就要配置六七十个读码器,成本就要三四十万以上,如果推广开来,那还不上千万。

    就算公司同意,钟成也不同意,太贵了!

    必须降低读码器的成本!

    (PS:有读者会问激光打标机不算钱吗?这东西听到很高大上,但其实不贵,20W功率的激光打标机只要五六万一台,一条产线只要一台就够了。)
  http://www.ikan110.cn/txt/150310/410275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