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迁都之议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寻一盟主字数:2362更新时间:22/11/04 21:59:22
最新网址:www.ikan110.cn
    小雪一点点,一片片。

    细碎而零乱,匀称而飘摇,款款而来。

    柳絮一般,芦花一般。

    刘备眺望着风雪,若有所思。

    “陛下,窗外寒着呢,不如到屋里来。”诸葛亮劝戒道。

    刘备依依不舍地回到炭火旁,暖洋洋的。

    侍卫掩上高门,堂内视线昏暗啊一些。

    “此次东征,阿斗建立了不世之功。拿下了洛阳、兖州、豫州等地,他领军在外,有两年光景了吧?”

    刘备已经记不清了。

    从曹丕驾崩开始,孙权便攻打寿春,掀起了战争。

    差不多到了年底,汉军出征。

    虽然没打败仗,但胜利也来之不易。

    蜀中各家各户,都是出了力的。

    直到司隶屯田开始,前线的补给压力才小了一些。

    这一战,直接让蜀中百业凋零了。

    曾经的繁华,络绎不绝的商队,都一度停滞。

    毕竟百姓、劳动力都为战争服务了,自然没办法生产商品。

    包括蜀锦之类的畅销品,产量都锐减。

    养蚕,那是体力活,每天都要精心打理。

    农桑是一国之本。

    但在粮食、战争面前,桑还是要往后靠一些。

    近来商业已经有了恢复的趋势,朝廷的税收上涨了一大截。

    通过对司隶、兖州、豫州市场的分配,朝廷偿还了此前的“债务”,并且还有一些盈余。

    随着新贸易的发展,朝廷的商税也会得到提升。

    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前进。

    而且前线在刘禅的治理下,也趋于稳定。

    兖州、豫州的屯田,也在继续。

    明年,前线的大军,将实现自给自足。

    蜀中迎来了恢复生产的契机!

    明年的春耕,将成为至关重要的战场。

    这是刘备力所能及之事。

    年纪越大,他所能做的事,越来越少。

    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所幸刘禅没有让他失望。

    “陛下。”

    “太子殿下领军一向谨慎,他负责边防,魏军不会有可趁之机。”

    “明年或许战争就能结束了。”

    诸葛亮已经看穿了局势。

    以魏国目前的状况,坚持不了多久了。

    当然,这是汉军参战后的可能。

    如果刘禅不管青、徐、江淮,让江东和魏国决战。

    胜负犹未可知。

    “但愿如此吧。”

    “战争过后,如此处理与江东的关系?”

    刘备目光茫然。

    这一次,恐怕无法再挽回江东了。

    “陛下打算怎么做?”诸葛亮沉吟道。

    “让阿斗继续攻打徐州,孔明以为如何?”

    刘备语气深沉,很显然认真考虑了此事。

    “殿下已经给出了答桉。”

    “夺下兖州、豫州后,他没有进军徐州,有数个考虑。第一,汉军需要休养生息,没必要为了江东作战。”

    “第二,夺取了徐州后,汉室与江东的关系,彻底决裂了。现在江东无法攻克江淮,攻克徐州,那是孙权自己的问题。倘若汉军渔翁得利,他一定不甘心。”

    “第三,徐州是四战之地,不好防御。不如让江东和魏国在江淮决战,等到仇恨愈深,他们结盟的可能性也会减小。”

    诸葛亮分析了当前的情况。

    夺取了徐州,汉军的边境线、补给线都会变长,确实非常不利。

    更何况,夺取了徐州,真的能够扩充实力吗?

    魏国的骑兵,一定会从青州南下,进行决战。

    徐州的驻军没有二十万,很难守下。

    对于汉军而言,夺取徐州费心费力,得不偿失。

    还不如专心致志,发展司隶、兖州、豫州,收拢民心,化作战斗力。

    现在汉军共计四十万!

    除了镇守各地边境的军队,能够自由调遣的大概三十万。

    多了三州之地,人口数百万。汉室完全可以征召二十万新军,扩充实力。

    等有了绝对的实力,再与江东、曹魏决战,可就舒服多了。

    简单地说,消化占领区域,转换成自己的战斗力,目前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刘禅正在做的事。

    “如果江东无法攻克寿春,夺取青、徐,那么孙权将衰弱下去。”

    “夺取交州、扬州的机会,就来了。”

    诸葛亮眸光一闪,爆**光。

    有时候为了占据优势,是可以先下手为强的。

    江东是不稳定的因素,能够铲除的话,对汉室很有帮助。

    汉室占据着黄河上游地区,水师可以顺流直下,攻打建业。

    当然。

    前提是能够战胜江东水师。

    虽然结果不知如何,但道路已经非常清晰。

    “此事再议。”

    刘备并没有对江东出手的意思,如果可以,他宁愿把江东留在最后。

    不知不觉,刘备也觉得汉室有了一统的契机。

    “关于迁都之事,孔明怎么看?”刘备露出犹豫之色。

    朝中已经有人提议,将国都迁至长安。

    作为大汉西京,长安更适合统治。

    蜀中很安逸,奈何道路不通。运输粮食,都很艰难。

    长安就很合适,也能尽快地增援前线。

    河东拿下来后,长安地区已经有了保障,不至于被魏军突脸。

    “臣以为,暂且不要迁都比较好。”诸葛亮沉声道。

    “为何?”刘备疑惑地追问。

    “迁都固然有迁都的好处,但也有弊端。魏国并非没有一战之力了,倘若他们卷土重来,长安也会很危险。”

    “而且,南方的扶南、林邑也都是发展的重心。倘若要进攻交州,完全可以从南中、林邑出兵。”

    诸葛亮还是没有放弃交州、扬州。

    都城在成都,比较适合进攻交州、扬州。

    倘若迁都到了长安,距离扶南、南中,隔着十万八千里。

    再想进攻,就很难了。

    成都去往荆州,也方便一些。

    “倘若陛下决心先灭魏,迁都自然也是好的,可显出陛下的坚决,汉室的坚决。”诸葛亮补充道。

    迁不迁都,影响的是蜀中下一步的战略。

    刘备思绪良久,也没有得出答桉。

    “如今太子殿下在洛阳,完全可以主持司隶的大事,陛下在蜀中互相呼应,也不会耽误什么大事。”诸葛亮点破道。

    刘备也想还于旧都,可是现在看来,时机似乎还不成熟。

    “那就再等等吧,朕等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一两年。”

    刘备已经将心态摆正。


  http://www.ikan110.cn/txt/159233/453577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ikan110.cn。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www.ikan110.cn